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管中窥史】谁才是孔圣人真正的老师?
(2011-05-27 06:24:03)
谁才是孔圣人真正的老师?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影响甚大。甚至有人谈起中国传统文化,就等同于儒家文化,一谈起国学,就等同于儒家学说。确实,儒家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国民性的一大部分都源自孔夫子,就算是大字不识的人,完全没听过孔子的中国人,身上也必定会有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这话可不是虚夸。在我们民族的血液深处,讲究忠孝友爱,讲究礼义廉耻,顺畅时,积极入世,有所作为,逆境时,笑对风雨,独善其身,遇事讲究中庸,以和为贵等等,这些都有儒家学说的色彩。孔夫子于中国,其影响远胜于任何一代君王。
可是如此伟大的孔子,他的老师究竟是谁呢?
在韩愈的《师说》中,曾经很精彩的说:“圣人无常师。”孔子曾经向老子问道,向郯子请教官制,向苌弘请教音乐,向师襄学习弹琴。可是韩愈的归纳并不全面。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丝毫不掩饰对讲究周礼的追求和向往。孔子一生都注重礼,把礼视为推行仁政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孔子的晚年,颜回去世了,孔子非常悲痛的说:“天丧予,天丧予!”是老天要我死啊!就算是不久前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孔子也没有这么悲伤。颜回不仅是孔子的弟子,更是孔子内心认定的衣钵传人,甚至可以说是平生唯一知己。可竟然先他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可是,当颜回的爸爸颜路恳请孔子卖掉马车,来为颜回置办一个椁(古时候棺材外面套的一个大棺材),孔子竟然拒绝了。原因在现在看来很可笑,孔子说:“我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大夫,出门要做马车,我不能丧失我应该有的礼仪。”其实,这正是孔子一生坚守礼仪,就算是为了自己最亲爱的弟子,也不能破例。
而孔子的弟子,那个孔武有力,热情好斗的子路,临死之时,面对众多敌人,竟然会为了帽子没有戴正,而放下手中的兵器,然后被杀死,和孔子一样让人感到意外,可这些都是孔子一生信奉礼的最好诠释。
而编订《周礼》的作者据说是周公。周公此人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可以说,周武王消灭了商朝,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真正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是这位周公,此人名字挺搞笑的,叫姬旦。周礼的核心是建立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约束万民,让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奴隶各居其位。为此,周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各方面都做出规定,孔子以为只要是遵循周礼的规定,自然天下太平。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人们就会无视制度,甚至践踏法律。
那是不是周公,就是孔子的真正老师呢?
在《周礼》中记载了大量的占梦,祭祀,盟会等等活动的礼仪,这些礼仪制度是周公一个人关起门想出来的吗?不是。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周公以天纵生知之圣,而适当积古留传、道法大备之时,是以经纶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则亦时会使然,非周公之圣智能使之然也。盖自古之圣人,皆学于众人不知其然而然,而周公又遍阅于自古圣人之不得不然,而知其然也。”
句子比较难懂。章学诚说,周公确实是圣人啊,但是周公能制作出周礼,并非是凭着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自觉的学习前人,总结了千年来的文化经验,周公的“圣”——与众不同,就表现在这里啊。
在《论语》中也有一个句子,说了同样的意思,叫“礼失而求诸野”,到朝廷,当上层贵族们已经礼崩乐坏,罔顾道德的时候,就到野外,到民间去寻找吧。
章学诚又说:“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像孔夫子,周公这样的圣人,真正的老师原来就是广大民众啊。
可是为什么普通老百姓不能成为圣人呢?老百姓生活中对于身边存在的一些东西因为见得太多,而发觉不了。而圣人们把这些共同创造,共同遵守的制度、文化、思想归纳出来,标示出来,推行出来,这就是圣人的不同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