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联

(2009-08-02 13:51:51)
标签:

小说

官场

人性

文化

分类: 临风听竹韵,信笔写人生
                 木联

     张如礼调回市教委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来,除了日常工作,张如礼在家里喜欢写写字,画个画。现在的生活,张如礼很满意。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凡人,没有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宏愿。现在自己回到市教委做教研室主任,来往请吃少了,正可借此修身养性。人生难得是平淡啊,何况在安仁县一中当校长三年,自己就离开家人三年,自己儿子一转眼就长大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了,也更需要自己的督促、鼓励了。
      张如礼在市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家里和市教委很近,走路也就十分钟的路程。现在没有专车了,有点失落,不过走路也挺不错的,不知不觉自己都四十多了,也该是注意身体的时候了,于是上下班张如礼都是走路去。
     一路走来,有家电城,有珠宝店,有车行,有餐馆酒楼,还有个小小的菜市场……在以前张如礼是从来不自己买菜的,都是老婆或者小保姆买菜。现在自己闲下来了,下班没事顺路就买点菜回来。最近一段日子,张如礼对生活竟然有了全新的感触。以前觉得柴米油盐都是些琐碎小事,看一些妇人和买菜的一毛两毛争个半天,真是觉得庸俗。可是现在,张如礼竟然爱上了买菜,偶尔还价成功,心中竟然有些小小的喜悦,于是张如礼不禁感叹,是自己更加理解了平淡的生活,还是平淡的生活让自己更加庸俗了呢?
     张如礼经常去一个老婆婆那里买鸡蛋。那个老婆婆的鸡蛋比别人要大,而且数量也多一个。有一次老婆婆多数了一个鸡蛋给他,他拿回给老人家,老婆婆非常高兴,以后每逢他来都热情招呼,隔三岔五就送一个鸡蛋给他,搞得老婆都啧啧称奇,说我家老张也会过日子啦。


      这天,张如礼到市二中去检查有关新课标的落实工作,刚开完会下来,看到教学楼下围着一大群人,就问身边的市二中的教导处曾主任怎么回事。曾主任忙跑过去,一会又跑回来,说:“没什么事情,张主任。一个外地的转校生来我们学校借读,按照惯例是要收取六千块钱的插班费的,那个学生的家长拿不出来,刚对着徐副校长跪了下来。现在保卫科劝她出去了。”
      果然,张如礼看到市二中的徐副校长在大喊,散开散开,都回自己教室去。人群散去,看到两个孔武有力的保卫科小伙子一边一个叉起一个老女人,老女人还在呜咽挣扎,但是已经显得很无力了。张如礼背过身,不想再看,就说:“我们走吧。”曾主任讪讪的,说:“好好,我们大家就去镇上的芙蓉酒家吧。”一行十多人簇拥着张如礼向校门口走去。
      突然,那个老女人挣扎着甩开保卫科,朝张如礼冲过来,边跑边还喊着:“张主任,张主任,帮帮忙啊!”张如礼回过头来,很愕然。曾主任说:“张主任,你认识这个家长?”张如礼望着老女人,觉得很面熟,但是真的想不起来,就摇摇头。
      老女人说:“张主任啊,我们认识啊。我就是每天卖鸡蛋给你的那个人啊。”张如礼有印象了,是她……
      张如礼说:“哦哦,是,我们认识。不过……”
      老女人很高兴,说:“我不会说假话的啦,我都七十多了。你看我还经常多给你一个鸡蛋呢。”
      张如礼就有点不高兴了,脸就沉了下来,但是嘴上还是说:“老人家,我现在很忙,我要先走了。”心里暗自对自己说,下次再也不去这个女人那里买鸡蛋了。
      大家都在窃笑,尤其是教委的那几个小年轻,不定回单位这几个人怎么夸大其词,编排自己呢。
      老女人说:“别啊,别走啊,张主任,我真的没法子啊。”说着就挤过来,拉住张如礼,说:“我实在是没法子啊,我就这么一个小孙子,本来是儿子负担,可是儿子去年打工从楼上摔了下来,我儿媳妇也跟人跑走了,叫我一个七十多的老人怎么有六千块钱啊。”说着,脸上就流下泪来,腿又渐渐的跪下去了。
      张如礼看着这个老女人,心中也有些不忍,就说:“老人家,你起来。”就转头对曾主任说,“小曾,你看看,这个事情能不能通融一下,这个老人家也确实有困难啊。”曾主任面有难色,就说:“张主任,你知道的,这个要李校长批条子,没见他的字,我们不敢做主啊。”
      张如礼说:“这个好办。”就走到一边打了李校长的电话,说了一半,拿了手机过来,说:“曾主任,你听下电话。”曾主任接过电话,点头哈腰了一会,把笑着电话还给了张如礼,又严肃的对着老女人说:“好了,你明天可以来办手续,插班费今年就免了。”
     老女人一个劲的说:“感谢张主任,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领导啊。”
     张如礼挣脱了老女人,转身向前走去。大家嘻嘻哈哈,远远的还听到老女人说感谢的声音。


     第二天一大早,张如礼还正在洗漱呢,就听到敲门声。只是轻轻的一下,还以为是隔壁人家的猫在抓门,隔了十多秒又听到第二声敲门声,就问:“谁啊。”门外传来一个低低的女人声音,“是张主任家吗?”张如礼打开门一看,竟然是昨天那个老人家。
     老女人提着满满一篮子鸡蛋,有点不知所措的站在门外。张如礼的妻子也从里面出来,一看,赶紧迎上去,说:“老人家,您请坐,来,喝杯水。”顺手接过了篮子,放在角落。
     老女人双手捧着塑料杯,嗫嗫嚅嚅的说:“张……主任……昨天给你……添麻烦了。”
     张如礼一摆手,说:“哪里哪里,举手之劳而已。只要我帮得上忙,我很乐意的。”
      老女人很感动,泪又流了下来,说:“我老婆子命好啊。去年我儿子摔死了,我真想自己也吃农药死掉,可是还有个十来岁的小孙子……现在遇上了张主任你。张主任,你是个大好人那。”
      张如礼心里有点惭愧,过去抓着老女人的手说:“老人家,你这么说就见外了,以后还有什么事情,你就来找我,能帮上忙我一定会帮的。”
      老女人忙说:“好好,不过以后我不麻烦张主任了,再麻烦就不好意思了。”
      老女人走了,张如礼的老婆说:“哎呦,她的鸡蛋还没有拿走呢。”张如礼说:“放着吧。没关系。”老婆说:“这个老人家挺可怜的,你能帮上忙的话,就帮帮她。”
      张如礼点点头,表情很淡然。

      日子很快过去,张如礼有意不去那个老人家那里买蛋了,不过遇上张如礼家的小保姆买菜的时候,老女人总是主动送上十来个鸡蛋,说,张主任辛苦,多次鸡蛋好。
      有次吃饭的时候,小保姆说:“关奶奶人真的挺好。”
       张如礼问:“谁是关奶奶?”
      小保姆说:“就是常给我们家送鸡蛋的啊。”
      张如礼往嘴里夹了一个荷包蛋,说;“哦。”


      儿子到了高三下个学期了,每天看书到很晚,张如礼说:“儿子要补补身体了。”
      家里人都喜欢吃蛋,张如礼喜欢吃荷包蛋,老婆喜欢吃蛋汤,儿子喜欢吃炖蛋,而且每天都要吃一碗,每天怎么算也要十来个蛋。张如礼就想一次性买个百来个,省的天天跑菜市场,也挺辛苦的。
      小保姆说:“那找关奶奶吧,她的蛋比别人大多了,又是她自家的谷子养出来的,绿色食品呢。”
      张如礼说:“不错不错,你也知道绿色食品啦。”

      早上,到菜市场,张如礼找到了关奶奶,一说,关奶奶说:“好好,包在我身上,以后我不卖别人的了,先都给你了。”
      当时关奶奶的蛋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就说:“张主任,要是你不嫌弃的话,就去我家拿些吧。我养了百十只鸡,每天可以有七八十多个蛋。我这里还剩下三十来个,家里应该还有五六十个。可是我家比较远,我早上出来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啊。”
      张如礼皱皱眉,想了想,打了局里司机小马的电话。小马一听,马上说:“好好,张主任你等我两分钟,我马上到。”
      局里副局长有个空缺,张如礼是热门人选。

      车子开到关家村,七拐八拐来到一个大院子,很大气的八字门,牌匾上模模糊糊的还刻着几个字,可惜风化的太严重,看不清了。两个石狮子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一色的青石地砖,不过年代太久远,也都坑坑洼洼了。院子很大,可是很干净,一点杂草也没有。房子很老,也很破旧了。
      关奶奶说:“张主任,您坐您坐,我给你倒杯水来。”
      屋子里都是歪歪倒倒的竹椅子,关奶奶惭愧的说,“真是见不得人啊,一把像样的椅子也没有。”
      院子里有课大梓树,估计最少有一百多年了,树下有石桌石凳,也很老旧了。张如礼说:“老人家,你家以前很不错嘛。”
      关奶奶去屋前井里提了桶水,倒了两碗,端给张马二人。张如礼接过,放在石桌上。
      小马喝了一口,说:“这水很凉很甜啊。”
      关奶奶笑了,说:“不瞒二位,我家在以前是很阔气的。我老头子的爷爷辈还是前朝的翰林呢。”
     张如礼眼睛亮了下,说:“那这些家伙不是都有百十年的历史了啊。”
      关奶奶说:“是哦,是哦。我家这个井啊,有好几百年的时间啦。我刚来关家的时候,方圆几百里都有不少大户 人家来求这个井水呢。夏天喝着,比冰水还舒服。”
      张如礼说:“那……老人家,你家里还有什么以前的东西吧?”
      关奶奶神情黯然,“哪有什么啊。以前解放的时候,家里成分不好,划成了地主,家产都没收了。我那死老头暗地了放了一些金子在井里都被发现了,结果还被打得半死。后来,落实了政策,归还了房子,到处都是空荡荡的。哪里还有什么剩下啊。”
      张如礼叹了口气,说:“好吧,关奶奶,你找找看有多少鸡蛋。”
      关奶奶去了屋后鸡舍,张如礼背着手在院子里走着,随意的看看院里的风景,遥想当年关翰林在梓树下下棋的风景,不禁有几分神往。看这院子的规模,前前后后有几十间房子吧。边角上屋梁已经倾颓,半边在做牛栏,鸡舍,只剩下中间的几间似乎还在住人。看这房子以前真是花了血本,瞧着雕梁画柱的,真是精致。可惜啊可惜,好东西都没留住。
     看着看着,张如礼的眼神停留在大门的两侧。小马说:“张主任,你看什么啊?”
     张如礼一愣神,说:“小马,你看这木联!”
     小马说:“木联?什么木联啊?”
     张如礼快步向前,用手轻轻拭去大门两侧的灰尘,一副精致的对联出现在眼前。道是:
                                      移床避日依松行
                             解带当风挂薜萝

     看书法融篆、隶于一炉,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运笔之间竟然充溢着一股清刚之气,纵逸超迈,凛然有大家风范。张如礼哆哆嗦嗦的拂去右下角的灰尘,赫然写着“何绍基题”!
     天啊,这个乡下竟然还有何绍基的字吗?
     小马看着张如礼,奇怪了,说:“张主任,这个何绍基是谁啊,很有名吗?”
      张如礼警觉了,嗯嗯的应了两句,没有评说。
关奶奶拿了一篮子鸡蛋出来,一脸歉意的说:“真对不起,今天早上取了一些蛋,现在一共只有六十来个,等明天吧,明天一大早,我送到你家去。”
      张如礼说:“足够啦足够啦。”
      两个人出门,车开了很远,关奶奶还在门口挥手。

      到了市里,张如礼说:“谢谢了,小马,我就先到家里去了,一会我也去局里。”小马先走了。
      一个转身,张如礼自己骑了自行车,赶到关奶奶家。关奶奶很奇怪:“张主任,是不是落下什么东西了啊。”
      张如礼一路上想了很多,该怎样开口呢?这个老女人不会向自己漫天要价吧。
      张如礼沉吟着说:“你看,老人家,上次我帮你说话,欠了人家好大一个人情呢。”
      关奶奶搓着手,说:“是哦是哦,真是不好意思啊。”
      张如礼说:“我啊,平时有个习惯,喜欢写写字啊,画个画什么的,我刚一到你家啊,看到这些石桌石凳啊,都很喜欢。这个门啊窗啊,当初都是花了大价钱的啊。”
      关奶奶呵呵笑着,说:“这些都是翰林公置下的呢,可惜现在都破旧了。要是我家现在还有什么好宝贝啊,我一定会送给张主任的”
      张如礼赶紧说:“是这样吗?我看这副对联的字还写的凑合,挺好看的,就是老旧了些。”
      关奶奶说:“张主任,你喜欢就拿去吧!”
      张如礼一愣,说:“那……我给你多少钱呢?”
      关奶奶生气了,沉下脸说:“还跟我谈钱,张主任啊,你这么看不起我啊。一个破木联,放在我这里有什么用,说不准过几天我没柴火的时候拿去劈烧了呢。”
      张如礼哈哈笑了,说:“那真是感谢关奶奶了。虽然这个木联不是什么值钱货,但是还是很感谢你啊,千金难买自己喜欢嘛。”
      张如礼自行车骑得飞快,逃出了关家村。直到了家中,心里还是砰砰跳。

      晚上张如礼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看了一夜,高兴了一夜。“移床避日依松行, 解带当风挂薜萝”说的多好啊,这该是怎样浪漫的生活。

      第二天上班,刚到局里,就接到陈副局长的电话,让自己去一趟局长办公室。
      一进门,陈副局长很热情,说:“小张啊,坐坐。”顺手把门关上了。
      张如礼狐疑的看着陈副局长。陈副局长说:“小张啊,马上就是考察副局长人选的时候啦。刘局长提议了小江,黄副局长提议了小夏,我是大力推荐你的。”
      张如礼连忙点头,“是是,感谢陈局长栽培啊。我这个人毛病很多,可是一向是非常尊重领导的。”
      陈副局长说:“小张啊,你是我们局的才子啊,你的很多论文都是拿过全国大奖的,讲到硬件,还是很不错的。不过你也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啊,除了讲能力,也要讲关系。我平时对你怎么样,你很清楚。可是究竟最后推荐谁,还要看局党委的意思。”
      陈副局长是常务副局长,又兼着党组副书记,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说了一会工作,陈副局长说:“小张啊,听说你昨天得了一副何绍基的字?”
      张如礼心一沉,暗想,不会吧,这个老陈怎么会知道?忙说:“哪里 的事啊,何绍基是什么人物,他的字早就是价值连城了,我怎么会有。”
      陈副局长怀疑的看着张如礼,说:“昨天你不是和小马……”
      张如礼忙说:“那个啊,也不知道是哪个人仿制的,您知道何绍基是清朝第一书法大家,他的字赝品很多,何况本是一个木联,真实性微乎其微啊。”
      陈副局长说:“听说是在个百年老院子里发现的?那样真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张如礼擦擦汗,说:“要不我抽空找个文物专家鉴定下,如果是真品,我一定送给陈局长。”
      陈局长哈哈大笑:“瞧你说的,不过还是鉴定下好啊。这样吧,东西还是你留着,我不能夺人之爱嘛。不过有了结果一定要告诉我啊。你知道,我也喜欢收藏嘛。”
      张如礼干笑着退出陈副局长办公室。
       张如礼下午请了个假,托朋友找到一位全国文物界都颇有名望的老专家,专家留下木联,研究了两天,结果告诉张如礼,确实是何绍基的真迹,而且雕刻老道,材质精良,如果是拍卖的话,最少可卖10万。
      张如礼到装裱店里花了五六千装裱一新,又买了个专用的盒子装着这幅木联,小心翼翼的抱回家中。

      
      怎么办?
      张如礼喜爱书法几十年,终于有机会自己收藏一副名家的真迹,可是转眼就要送人,真是万分不舍。
      可是马上就是副局长考核。
      晚上,大家边吃饭,边看着本市新闻。忽然,儿子指着电视说:“爸爸爸爸,你看,你以前的老同学调到我们这里做副市长啦。”
      张如礼抬起头,一看,啊,那不是魏大勇?以前不是在团省委当科长?三四年不见就副市长了?
      老婆说:“是啊,我还记得我们结婚他还来过我们家啊。”
      张如礼点点头,说:“是啊。”
      吃过晚饭,看了会电视剧,夫妻两回到卧室。老婆说:“如礼啊,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痛不同意?”
      张如礼说:“嗯,你说。”
      老婆说:“我知道你这几天在发愁,想把那个木头对联自己留着,可那陈副局长开口要,你又不能拒绝。我看啊,干脆,不给他。”
      张如礼说:“什么?那他还不恨死我了啊。”
      老婆说:“给魏大勇啊。”
     张如礼说:“不行啊,你可能不知道,这个魏大勇啊,以前读书很差的,对书法什么的一窍不通,等下他还以为我送块烂木头给他。何况,你也知道,以前十多年都是我混的比他好,现在要我开口去求他,我怎么开的了这个口呢?做人还是要有点骨气的。”
     老婆生气了,说:“都什么时候了,还讲骨气!你不想升官啊。”
     张如礼沉默了。

   
      一个月后,市委组织部派人到文体局宣布:任命张如礼为信州市文体局副局长。陈副局长就看着张如礼微笑。张如礼也忙赔笑。又觉得有点下作,就收敛了笑容。
    之后过了几个月,陈副局长去魏副市长家汇报工作,赫然看见书房中悬挂着一副何绍基的木联:
                             移床避日依松行
                          解带当风挂薜萝
      魏副市长说:“小陈啊,你也懂书法?”
      陈副局长说:“谈不上懂,了解一点点,这是何绍基的字啊。真迹的话值十多万呢。”
      魏副市长品着茶,笑着:“呵呵,是啊,我一个朋友花了500块钱买的,说是不知道真假,看我喜欢收藏就送给我了。我想不管是500也好,10万也好,都是朋友情谊嘛,自然就收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穷与达
后一篇:臆想法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