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不要超人
很显然,导演并不想重复已经成为经典或者说历史的《超人》系列,在欧美类似救世主之类的作品也多如牛毛。虽然说,美国以及美国文化一贯以救世主之命,但是就算是吃肯德基,吃多了也会腻的。何况很多作品都是快餐作品,三五日之后就风流云散了。
作为超人题材作品,《全民超人》是个另类。汉考克拥有无尽的超能力,使用的时候却总是给别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像飞行的时候撞坏大楼,抓罪犯的时候破坏公共设施等等,让人不胜其烦。高高在上,为人类无私奉献的超人形象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天醉醺醺的酒鬼,充满暴力色彩,平行低劣的混混。虽然说,经过雷的引导,汉考克终究回归正统,成为公式化的超人,但是依然难掩其独特魅力。
像中国,像中国电影,中国的传媒,都应该在这部电影前认真反思。这么多年,中国的电影、传媒,以及教育界,政界等等到底给了百姓什么。
21世纪初,每一部外国的大片来到中国,都会引起轰动,因为对比个八九十年代,除了聊聊可数的几部电影能够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之外,大多数作品都被观众遗弃。中国是一个政治化色彩非常重的国家,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在教材选择上都整特别注重教育意义,对人民灌输一些假大空的道理。随着人们对人性,对人权,对人格的越来越重视,这种说教式的东西将越来越没有市场。君不见一些所谓的国庆献礼作品,观众只有军人和学生?这是中国电影节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和我的学生谈起90年代的一位小英雄,一位为了保护兴安岭上的一棵松树而光荣献出生命的小学生——赖宁。学生们听我说起他的事迹,都觉得完全不能理解,有必要这样嘛?可是当年的我们不会这么想,按照官方的说法,赖宁在保护国家财产,松树虽小,意义却大。那,是现在的学生道德沦丧?不是的,我想,是正式时代在进步,整个社会意识的觉醒,让人们渐渐意识到,人权,人性同样值得尊重。是以现在的宪法也作出了修正,当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放弃国家财产,维护自身生命安全。
可是现实中,人造超人还在不断的产生。每年的十大杰出青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活动在社会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是,这中间是每一个人都名实相副?是通过百姓民意选择还是政府机关暗箱操作?体现了民意还是官意?至于一些省市县也搞的一些评选活动就完全是沐猴而冠。当选的除了政府官员,就是各位企业家,像我们学校里有位老师也是候选人之一,发动全校师生去投票,于是票数遥遥领先,一直是前三名。可是最终却落选了,人家说,你网上投票多,不及人家手机投票多。可是手机投票不公开,你想查询,对不起。
90年代有一个系列的报告文学很出名,叫《走下神坛的XXX》,我没看过,但是很欣赏这个题目。战时社会需要造神,需要全民意志统一,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再想以前一样,那中国还有什么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