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何一个荒芜但不衰败的园子竟可以将史铁生从人生绝望的边缘拉将回来?园子那些地方给了史铁生心灵的安慰?结合文中史铁生对命运思考的句子回答。
A、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几百年来,地坛从繁华走向没落,从鼎盛走向荒芜,正像一个饱受困厄的人,但地坛没有因此而抱怨,而是依然茂盛、坦荡的存在着。太阳亘古不变,时间不为谁停留,在历史的沉静之中,我更加理解到生命的本质,更加认识到自己。
每个人都有从兴盛走向荒芜的一天,从出生走向死亡的一天,。
B、如果说荒芜的地坛和史铁生命运相似,让史铁生对生命更加认同,认识了生与死的问题,那有关“不衰败”景物的描写呢?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蝉脱皮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有纪念意义的,但它并不留恋过去,而是勇敢地飞向新的高度。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来的响动,片刻不息。”弱小的生命,甚至连生命都算不上的露水仍然勇敢顽强的活着,由此使作者感受到了小生灵们生命的顽强,时时、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作者看到了地坛的生机,唤起了生活的信心。
地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C、'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无论的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动 \'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毯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 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 离去与来;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
这对作者启发大,今后他也要去做了
四、在我们古代或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请同学们试举例说明
1、柳宗元 《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虽然没有像史铁生一样在肉体上饱受痛苦,却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被朝廷贬斥,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士人内心当何等痛苦。但是他却能够在永州的山山水水之中找到心灵的寄托,不但没被命运压垮,反而留下无数抗争命运的诗篇。如:《江雪》
2、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一生饱经忧患,几起几落,却总是能够走出内心的困厄。
3、杜甫 ……
五、请同学们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你觉得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六、总结,听《命运交响曲》结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