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你真的完全拒绝早教吗?

(2009-06-06 23:14:19)
标签:

教育

育儿

早教

小巫

家庭

生活

早期阅读

早期识字

分类: 家教杂谈

在我博文谈谈童心如何在3岁就认识了2000字的(1)——认字要趁早! 后,看到匿名博友的这么一条评论:

 

关于孩子的早教,我一点也不赞成。
引用一下小巫的话吧:

“。。。。。与市面上的一些流行说法恰恰相反,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类大脑的潜能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过度开发某一项功能,就会侵占其他正常功能的空间,抑制甚至泯灭其他应有的功能。所谓“开发右脑”一说是伪科学,人类大脑的发育应该是均衡的、循序渐进的,只要不是在过度荒芜的环境中,大脑的成长不需要人工的干涉。早识字阅读其实就是占用了孩子本应用于开发其他功能、本应健康成长的部分。不客气地讲,早识字早阅读实际上是在浪费和扭曲孩子的生命,任何此类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其唯一的好处就是取悦家长,给家长以炫耀的资本。 

儿童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循序渐进、慢慢成熟的。就像我们不能催生孩子的第一颗牙一样,我们不能催生孩子的认知能力。任何提早、拔高、偃苗助长的行为,有可能取得暂时“辉煌”的成果,却会给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带来损伤。

儿童在生命的头几年,需要运用大部分能量去好好长身体,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础;他们需要运用能量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心理地基。他们需要运用能量确认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而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百折不挠。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让他们过早学习书本知识,那么我们则提前透支了他们用以发展生命的能量。”(《接纳孩子》)   

每个妈妈都愿意给自己孩子最好的,

在这里留下一个关于早教不同的声音。

祝童心宝宝健康长大!

 

实际上经常能听到象这样的不同的声音,这位博友用合理的方式、文明的语言,选择把观点留在我的博文后,同时留下了对童心的祝福,我觉得对我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缘分。

往往在思想出现碰撞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出灵感的火花。所以,才有了写这篇博文的欲望。非常遗憾的是也许他(她)有自己的顾虑,或者还没有自己的博,所以匿名说了上面的话,使我不能前往拜访致谢,为重视,亦聊表谢意,只能撰文在此,等这位亲爱的博友芳踪再现,再次来访了!

根据我的经验,平时留言、评论彬彬有礼的博友,在博上一旦口诛笔伐、打起思想战来的,往往并没有本质的矛盾,而是对某一词句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说绝大多数只是一场误会。真理愈辩愈明,几个回合下来,讲清了道理,最后总是皆大欢喜。

就如这次,亲爱的博友,我觉得咱俩可能也是如此。这次应该是对“早教”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

就我自己的看法,早教是包括很丰富的内容的,除了知识方面的教育外,还有其它比如智商教育、情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性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您不可能都反对吧?

您所反对的可能主要就是“早识字早阅读”这一方面,而这方面只占知识教育的一小部分。在这方面,诸多专家之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等凡人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也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万难得出绝对正确的结论,只能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凭自己的判断,去做适合自己孩子的决定。

因此,我有教我孩子识字阅读的理由,您也有您反对自己孩子识字阅读的权利。我们可以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据理力争,也不妨中庸一些,求同存异。但若仅因为这点,就完全排斥早教,就说不过去了。

您都是引用的小巫的观点,那么,我先说说我所了解的小巫。

据我所知,小巫正是一个重视早教、推崇早教的人士。我刚才专门去她的博客看了看,在她的博客里现有82篇博文,分了6个小类,其中最多的一类就是早期教育(33),“早期教育”也是她很多博文的关键词。因此,在早教的大方向上,小巫不仅是支持者、参与者,还是一个著名的探索者,研究者,堪称我国著名的早教专家。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单纯就早期识字和早期阅读而言,小巫的确有她自己独特的看法。她反对早期识字、早期阅读,但却积极提倡亲子阅读,她“一向大力支持爸爸妈妈与孩子每天进行亲子阅读,尤其是睡前故事,以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即便是对早期识字的态度,小巫也不是坚决反对的,下面是她近期博文中的一段话:

 

一次去外地讲座的时候,听当地主办人说,他们曾经请到一位教育专家来给大家宣讲怎样让孩子早认字。专家说,“你抱着孩子,窗户外边能看见远处的山,墙上贴着一个‘山’字,你给他看哪个?不要给他看远处的真山,那没什么意思,就给他看墙上贴的那个‘山’字,告诉他那就是山,给他念,几次过后他就认识这个‘山’字了。”

 

    的确,这样做会很快让孩子认识“山”这个字。但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孩子知道“山”字怎么写了,但他知道“山”是什么吗?他对山的认知是一片空白,那么单纯认识“山”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换一种方式,我们带着他去爬山,让他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山的模样、山的高度、山的颜色,看到山上的树木、花草,闻到山里泥土的气息,听到山中鸟儿啾啾、小溪潺潺,触摸到山的植被、石子、土地,爬山的过程中流汗、喘息,登上山顶后俯瞰山下景观、眺望远方地平线,一句话,用全方位的感官去了解山。等到他准备好了认识“山”这个字的时候,他全身的器官都帮助他回忆起山是什么,他记住“山”这个字,以及一切跟山有关的文字和信息,还会费劲吗?

 

由此不难看出,小巫反对的实际上是脱离现实的、枯燥的、灌输式的早期识字,而如果能“换一种方式”,让孩子能通过“亲身体验”“感知”让孩子认字的话,小巫也是赞成的。进一步来说,上面的场景,只记住一个“山”是不是太可惜了?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如果孩子能力许可的话,为什么不能同时认识“水”“树”“鸟”“石”“土”“云”“汗”“爬”“累”……为什么就不允许三、五岁的孩子用类似方法认识三五千字呢?

因此我感觉,小巫“不客气地讲,早识字早阅读实际上是在浪费和扭曲孩子的生命”,要么是自己的意思没说清楚,要么的确太不客气。古往今来,早识字早阅读的成功人士大有人在,也不见得都被“浪费和扭曲”

反之,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都“不是在过度荒芜的环境中”“大脑的成长”没经过“人工的干涉”,可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整体的成长状况如何,不需要我多说大家也都清楚。

尽信书不如无书,若从小巫书中的只言片语里,找到推卸早期教育责任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恐怕不仅是是小巫本人意料之外,也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吧!

在此,我主观臆断一点,我觉得能看到我这篇博文并留下评论,还能引用早教专家小巫的语句说明自己观点的您,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已经是早期教育的践行者了,只是您自己尚不自知而已。

比如,您不曾在初生的孩子身边挂上气球、贴满色彩缤纷的挂图吗?您不曾给他放悦耳动听的音乐吗?您不曾把小摇铃一次次的塞到孩子柔弱无力的小手里吗?您不觉得这就是对孩子视觉、听觉、触觉的早期刺激吗?

您告诉过孩子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吗?您的孩子知道小羊只爱吃草而老虎只爱吃肉吗?您不觉得这就是早期对孩子知识的传授吗(这可都是书本中的知识)?

当孩子跌倒哇哇大哭,您有没有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当孩子一次次的系不上扣子,您有没有告诉他不要放弃,也许再试一次就可以了?您不觉得这都是在培养他的情商吗?

您告诉过孩子别人的玩具不经允许不能拿回家,自己的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吗?您提醒过孩子见到熟人要打招呼,别人有困难了要尽力帮助吗?您不觉得您这正是进行着早期道德教育吗?

您肯定告诉过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找不到妈妈了可以找警察求助,您不觉得这属于早期安全教育的一部分?

即便识字,您能保证完全避开吗?进公厕之前,您有没有给孩子指读过“男”、“女”?孩子问你大门上贴的“福”字是啥,你会不会就是不告诉他?

……

因此,还是不要轻易的对早期教育说“不”吧!我们之间的分歧不象是非黑白那样对立,我们只是在早教的某些方面有早晚、深浅的区别而已,或许,只是侧重点有些许不同,相信很多方面,您做的其实比我高明的多,我们完全可以经常交流,经常探讨。如果有兴趣,甚至可以经常争论。

在这位亲爱的博友的评论后面,我做了以下回复,但愿他(她)能看得到:

 

谢谢您对童心的祝福!
   有另一种声音、另一种想法是正常的,也欢迎这样的声音以实名的方式来交流,或许我们可以不打不成交,成好朋友呢!
   小巫的书我看过《给孩子自由》,她的很多观点都很新颖,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我也不知道。但我总觉得,如果能不“给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带来损伤”的前提下,试探着进行早教,也不一定就不能“好好长身体,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础;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心理地基。确认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从而爱自己、接纳自己”啊?您说呢?

 

 

 

蓝色字体是从小巫的博文中先斩后奏摘录的,在此谢谢小巫。小巫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eewitch

 

 

童心的博客:土豆丝的日记http://blog.sina.com.cn/ltx111还麻烦喜欢、关注童心的各位博友去她那里鼓励几句。

 

 

“你的宝宝是经过早期教育的宝宝吗?
你想对你的宝宝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吗?
你希望和朋友们进行早教方面的交流与探讨吗?
在早教方面你有一些宝贵的经验或教训吗?”
诚邀对早教感兴趣的您
浏览或加入“早教宝宝”圈,相信您的加入会使我们的圈子更精彩!
http://q.blog.sina.com.cn/l_tx

月亮的脸的其他相关文章:

早教观(6)——家庭早教比学校教育重要一万倍

早教观(5)——早教是为了让孩子处处领先吗?

早教观(4)——不要给自己溺爱孩子的任何借口

早教观(3)——不要把早教妖魔化

早教观(2)——我们真的没有时间早教吗?

早教观(1)——早教是为了培养天才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