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闲话系列之:捅马蜂

(2006-12-02 09:20:00)
标签:

杂谈

  5.马蜂

常年穿梭于山野,马蜂是经常都能遇见的。

从春天到秋天,马蜂的身影能整整持续好几个季节。

与马蜂遭遇最多的时候,就是我们赶着牛羊到山上放牧的时候。

鹞子丘背后就是大片大片的山峦,层层叠叠,四季长满野草和各种灌木,是放牧的好地方。

每天下午太阳偏西的时候,不知是谁最先在村里一声吆喝:

“走咯,放牛啦。”

听见喊声,村里的伙伴们立即响应,纷纷打开自家的圈门,赶出牛或羊,一路吆喝着朝伏牛山上赶去。

伏牛山方圆二十几里,只要将牛羊随便放养在山上,天黑之前去找回赶回家便算完成了任务。

所以放牧是伙伴们最喜欢干的家务活儿,我小时候就常常和弟弟争着去放牧,家里有重体力活的时候就由他去放牧,家里没多少重体力活的时候就由我去。

我家没有羊,只有一头豁鼻子老牛,这头牛有快二十年的年龄了,两个长长的角直直的顶在头的两端,由于年岁久远,它的鼻子已经被绳子勒豁了,牵牛的绳子只好改栓在牛脖子上。

伏牛山的植物大都不高大,最高的也就是一些松树,多的是灌木,这样的环境是很难有大马蜂窝的,有的只是那种跟小孩拳头差不多大的小马蜂窝,每个马蜂窝也不过十多只马蜂。有时候走在牛屁股后面,牛尾巴一甩一甩的是很容易招惹来灌木丛中的马蜂的。马蜂很容易发起攻击,连牛皮都蛰得进去,有时候我们几个伙伴在一起玩打草人的游戏的时候,忽然发现某家的牛疯狂的在山上乱蹿,就知道牛一定是被马蜂蛰了。

有那么一次,我曾经大胆地伸手去摘一个只有几个马蜂的马蜂窝,我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缩手的速度,结果被一只飞起的马蜂准确地蛰中了右眼角,我感觉眼角一阵刺痛,用手一摸,眼角立即起了个大包,我立即在那个只有几个只马蜂的马蜂窝前夺路狂奔。没想到马蜂变本加厉,它的翅膀能准确感觉出风向的变化,我的奔跑使他如导弹一般紧咬住我不放,尾随而至,就在我即将再次惨遭蛰咬的时候,前面突然出现一个山洞,我一矮身,钻了进去,总算躲过了马蜂的乘胜追击。

还有一次被马蜂蛰过的经历。我家房屋后面有一个口大池塘,池塘周围种满了南瓜,每到春天,大朵大朵金黄色的南瓜花就会绕着池塘开放。有一次我在池塘边玩耍,看见一只肥胖的大黄蜂钻进了南瓜花的花骨朵中,我邪念一动,走上前去趁黄蜂聚精会神地采集花蜜的时候,将南瓜花的花边围拢捏在手心里,这样黄蜂就没了退路,我又摘下南瓜花,想把黄蜂淹死在池塘里,于是将南瓜花没入了水中,然后松开手,这样水就淹进了花骨朵中。可是令我大感意外的是,黄蜂竟然没被水淹死,它而是淹着我的手指爬了上来,并且在手指肚上哲了一口,我疼得“哎哟”一声,赶忙跑回家去,手指已经肿得老粗了。母亲一边责骂我不应该去招惹黄蜂一边将我带到村里一个正在哺育期的妇女那里,用母乳擦拭手指头,伤痛这才有所减弱。

放牧虽然好玩,但也有免不了挨打的时候。伏牛山与村庄的田地接壤(实际上那些田地就是从伏牛山开垦出来的),有时玩得太过尽兴,放牧的牛或者羊蹿了进庄稼地,对着庄稼一阵猛啃,这是我们最害怕的事情,牛或羊吃了庄稼,庄稼的主人就会根据地里留下的脚印判断出这是牛还是羊干的,再顺理成章地找上门来索赔,这时候放牧的小孩自然就会挨上父母的一阵暴打。

我对豁鼻子老牛很有感情,看着它老实的样子我就心疼。有年夏天我和几个伙伴在山上放牧,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大雨倾盆啦。我焦急地在伏牛山找寻着豁鼻子老牛,其他伙伴都赶着羊群回家了,只有我,连牛都没见着,我一个人在山上大声呼喊:

“豁鼻子!豁鼻子你快出来!”

我被大雨淋得湿透了,一时找不着牛,我急得大哭,只好跑进一个大岩洞避雨,那个岩洞很高很大也很平整,平时我们几个好伙伴经常在洞里玩耍。就在我一头跑进洞里的时候,差点撞上一堵墙,我仔细一看,竟然是我的豁鼻子老牛!我千寻万找的老牛原来正躲在岩洞里避雨呢,我破涕为笑,拍打着老牛的头:

“呵呵,你个老牛精,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到镇里读初中那一年,豁鼻子老牛实在是太老了,只好被卖掉。

有一次周末从镇里放学回家,路过镇上的时候看见一个人赶着一大群牛在马路上走着,其中一特特别像豁鼻子老牛,黑里带黄的毛发、长长的直角……只是鼻子不是豁的,我有些遗憾。但看了牛的神态,像极了豁鼻子老牛。我跟着那群牛走了很久,看着那头牛我就想到了豁鼻子老牛,我忍不住对那个赶牛的人说:

“这头牛跟我家的豁鼻子老牛很像。”

没想到那个赶牛的人对我大骂起来:

“少他妈的扯淡,谁他妈像你家的牛?你拿出证据来呀?”

原来,他误以为我说他偷我家牛了。我也第一次觉得人心的险恶难测。

伏牛山的马蜂比较好办,它们一是数量少,而是蛰后没多少毒性,一般一两天后就好了。不好办的是那些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高大的树上挂的马蜂。

这种马蜂一般结在地头的桐子树上或房屋前后的麻柳树上,外形如鼓,而且马蜂是天生的建筑专家,蜂窝内部构造十分精美,如盖楼房般层叠而上,一般都在10层左右,每层楼都密布着蜂眼,一个蜂眼只能容纳一只马蜂居住。

有一年夏天,我家屋后的李子树上结了个大马蜂窝,李子树不高,马蜂窝离地面也就两三米。自从发现了那个马蜂窝之后,我就寻思着如何将它捣下来。经过几天的准备,我决定开始进攻了。我找来一个长长的竹竿,它的长度足够捅到马蜂窝。综合以前几次被马蜂蛰的经验教训,还事先准备了一个大脚盆,脚盆是锡的,轻便,足够可以将我罩住。我瞄准马蜂窝的根部用力地鼓捣了两下,马蜂就炸开了窝,纷纷向我俯冲下来,这时候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跑,因为我跑得再快也跑不过马蜂的翅膀,而且马蜂是凭借风势判断进攻的方向的,我的奔跑只会暴露自己。我立即扔掉竹竿,原地蹲下来,将大脚盆顶在头上。我躲在盆底大气都不敢出,只听头顶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等我确信外面的马蜂已经全部飞走之后,我悄悄地挪开脚盆,没有发现异样,又如法炮制,捅了三次才将马蜂窝捅下来。大量的马蜂聚集在蜂窝的表面,我意识到不论我躲藏多久马蜂都不会自动舍弃蜂窝而去的时候,我开始头顶脚盆一寸一寸地挪动,尽量不引起马蜂的注意,直到挪进家门的时候我才扔掉头顶的大脚盆,差点把我憋坏了。

还有一年,父亲说沙子梁的桐子树上结了一个大马蜂窝。马蜂窝高悬在地头很是让父亲胆战心惊,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惹怒了马蜂就会被蛰上一口。父亲决定消除这种威胁。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全副武装,将自己从头到脚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一手提没有,一手执长竿,长竿尽头是一大团茅草。他来到桐子树下后,先是在茅草上浇上煤油,然后点燃了火把,燃着的火把伸向了马蜂窝,火势凶猛,马蜂刚刚发现不妙想要攻击的时候,翅膀已经被火苗给烧没了,纷纷掉到了地上。不到十分钟,偌大一个马蜂窝已经恢飞湮灭了。父亲事后总结道:

“我太高估了马蜂的实力了,实在经不住火烧。以后用火攻是最好的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