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抖音”教学短视频“三性两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微课设计的启示

(2020-01-27 19:05:53)
标签:

抖音

教学短视频

微课设计

分类: 我的已发表论文著作

“抖音”教学短视频“三性两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微课设计的启示

黎育松1 郑小军23齐元静1

1.南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广西 南宁530299

2.南宁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3.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第111-115页) 

 通过分析“抖音”APP上传播的教学短视频,总结出“抖音”教学短视频具有“三性两化”特征——简短与亲民性、丰富与开放性、共享与互动性、学习自主化与实践导向化。与常规微课相比,“抖音”教学短视频形式更简、内容更碎、范围更广、黏性更强、反馈更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微课设计的7点启示:明确学习主体、快速响应学习者需求,添加娱乐成分,加强互动设计,简化教学设计,选用适当形式,区分不同场景,借鉴人人参与的众创模式。“抖音”教学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个性化微课,有助于推动常规微课迭代升级,提升吸引力和教学效果,走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抖音;短视频;教学短视频;微课设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基于智能手机APP的短视频应运而生,它以人(创作者)—机器—人(观看者)的众创模式向人们提供了自主生产和参与的途径[1]。吸引一众视频创作者参与视频生产中,期间不断涌现大量富有教学意义的教学短视频。短视频实现了视听审美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应用领域有着独特的魅力,那么它有哪些显著特征?与常规微课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微课设计者可以从中获得哪些有益启示以提升微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1 概念界定

1.1 抖音APP

“抖音”是一款拍摄并发布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社交软件,于2016920号正式上线,起初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用户可通过各种音乐短视频的拍摄与分享,达到与他人进行社交的目的[2]“抖音”短视频从一开始的15秒时长,发展到如今的60秒,形式逐渐多样,内容愈发丰富。不再拘泥于搞笑娱乐视频,而是新闻、舞蹈、音乐、广告、萌宠等各领域全方位发展。“抖音”平台严格控制视频时长,无论是秀身材、炫技术或者讲知识、说道理,都不能超过一分钟甚至15秒,灵活地把握人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长。用户可通过点赞、关注或长按选择不感兴趣来挑选内容的手段,使后台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相关内容,剔除无关视频,以此达到个性化使用的目的。

1.2 短视频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短视频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3]。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短视频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制作简单,内容碎片化;第二,即时分享,传播速度快;第三,依附网络平台,社交属性强[4]

1.3 “抖音”教学短视频

“抖音”教学短视频指的是在“抖音”平台上传播的一分钟以下的教学视频,它比常规微课时长更短、内容更精、传播更广。“抖音”教学短视频打破了常规微课3-8分钟的时长范围,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内容,剔除一切华丽的外包装,以最直接、最快的方式将内容讲清楚,使微课更,创造出更新、更吸引学习者的知识快餐。“抖音”教学短视频针对当代人习惯快速浏览(浅阅读)、碎片化学习、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现状及特点,将知识点分散至一分钟以内讲清楚,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等公交、坐地铁等碎片时间。牢牢抓住学习者的兴趣的同时,让其不会因长时间集中精力而感到疲惫,更好地吸收知识,甚至能让学习者觉得还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而反复观看,或进入创作者主页观看其他教学视频。

2 “抖音”教学短视频的研究现状

2.1 研究文献

“抖音”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属于起步阶段,截至20191211日,以“抖音”为题,中国知网检索到期刊文献1244篇,比2018年的375篇大幅度增加了869篇;以“抖音”为主题、“教学”为词频(并含),检索到期刊文献28篇,比2018年的5篇多了23篇;以“抖音”为题、“教育”为词频(并含),检索到期刊文献49篇,相比2018年的8篇多了41篇。“抖音”平台的研究集中在2018年与2019年,且呈现上升趋势。以上数据表明教育领域开始逐步开展“抖音”短视频及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2.2 应用领域

“抖音”教学短视频涉及领域甚广,其中包括学校课程(语文、英语、数学、office等)、兴趣爱好(摄影、摄像、画画、剪辑等)、生活技巧(穿衣搭配、篮球技巧、选车方法、安全防范、旅游攻略等)、职场技巧(职场面试、处理上下级关系、营销技巧等)。同样的类别制作者也甚多,且形式丰富多样,如关于摄影知识的创作者就有肘子小六、Hello胡馨宇、摄影师-Sir、门叔等等,各自创作风格不一,各有特色。国内非“抖音”平台发布的符合“抖音”短视频时长规则,以一分钟左右讲清知识点的教学系列微课有“飞碟一分钟”“深读一分钟”“一分钟性教育”“新巅峰地理”等。

3 “抖音”教学短视频“三性两化”特征分析

3.1 简短与亲民性

在信息超载与注意力匮乏相矛盾的当代,将信息“化整为零”成了解决信息冗余的最好办法之一。“抖音”短视频将一个较大的知识内容精简成几个小知识点,方便学习者在零碎的空隙时间,短暂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同时短视频的“短”往往也会给学习者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吸引学习者投入学习。“抖音”短视频所面向对象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创作者用尽心思设计视频使其更简单易懂。而作为创作者,创作并分享视频并不需要拥有很强的技术,有相关的APP使用经验就可以很快上手。与慕课相比,“抖音”短视频创作运营显得更亲民。例如,拥有319万粉丝的“朵妈数学课堂”分享的系列数学教学短视频,仅一分钟审题、画图就帮助学习者理清解题思路。运营操作也较为简单,只需将拍摄好的视频上传到“抖音”平台,通过评论区或私信进行问题解答。

3.2 丰富与开放性

“抖音”短视频发展至今,已拥有海量视频资源,不单有个人创作的知识分享,也有大量专业人员及教育机构进驻“抖音”平台并进行教学短视频创作。目前,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柴米油盐,许多知识都可以在“抖音”中搜索获取,当然部分知识有待完善与筛选。“抖音”教学短视频不受时间空间人物限制,免费对外开放。例如,想学习照片调色相关知识,可以在“抖音”上轻松搜索到海量相关视频,免费观看学习。

3.3 共享与互动性

“抖音”平台上短视频都可以共享,链接分享的同时也提供了MP4格式供用户下载,并在任意播放器中播放及任意平台进行分享。“抖音”短视频互动性较强,观看者可利用私信功能联系作者[5],同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另类见解、疑问,或观看别人的相关知识扩展评论,增长见识,观看者之间也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辩论,充分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如“秋叶PPT”中关于“分割图片”的教学短视频,分享数达4.2万,共有四千多条讨论。有观看者提出“为什么根据给出的步骤制作不出来相应效果”的疑问,评论区很快就有其他观看者解答并提出其他解决方案,创作者也做出了“注意图形图片选中顺序”的回应,讨论氛围浓厚,互动性强。

3.4 学习自主化

自主性对于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坚持自主学习更是需要有一定的毅力。用户可通过“抖音”平台的挑战功能,发起“学习打卡”挑战,并与广大网友共同坚持每日打卡,相互鼓励,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自主化。在“抖音”上搜索“学习打卡”挑战,发起挑战有两百多条,参与度最高的挑战人数达到3.6万人。成千上万人共同参与一个“学习打卡”挑战,浓郁的学习氛围下有效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3.5 实践导向化

教学要避免与实践脱节,而线上教学此类问题更为突出,对于实操性比较强的知识,不去实践根本无法掌握。如“抖音”上关于篮球运球过人技巧的教学短视频,看完还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学会。有网友在评论区调侃道到“在被窝里的我,看完这个视频之后顿时觉得球技提升了不少”。教学不单要传授知识,更要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抖音”的“跟拍”文化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的深度参与,充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抖音”上搜索“跟着抖音学”,就会有类似“跟着抖音学蛋糕”“跟着抖音学画画”“跟着抖音学拍照”等诸多话题,吸引一众学习者参与,从线上观看走向线下实践。

4 “抖音”教学短视频与常规微课的差异

4.1 形式更简

“抖音”教学短视频不完全按照常规微课的套路来进行创作,以“开门见山”形式为主,省去,直奔主题。时间把控得当的内容适当添加导入与小结,但时长通常较短,点到即可。如短视频《一道家常菜》首先介绍了菜名“青椒肉丝”,然后在镜头的带入下,快速呈现做此道菜的具体过程,利用字幕讲解作为辅助,短短56秒就讲解清楚做“青椒肉丝”的全部步骤。

4.2 内容更碎

“抖音”教学短视频将常规微课的“碎片化”进一步“颗粒化”。常规微课用于正规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而在更为短暂的碎片化时间内(如等车、等人、排队),人们无法一次性完成3-8分钟常规微课内容的学习,而分多次完成容易造成学习者前后摸不着脑袋的困境。由于“抖音”APP规定短视频时长在15秒(之前)、1分钟以内(现在),这样方便学习者充分利用短暂的空隙时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4.3 范围更广

常规微课多数为正式的课程内容,而像诸如做菜、安全防范、法律科普、生活常识之类的微课相对较少。而“抖音”教学短视频则五花八门,如地方特色、美食教程、育儿方法、篮球教学、生活技巧、职业小技能等等,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可接触的知识面。

4.4 黏性更强

相比于常规微课,“抖音”教学短视频更简单易懂,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一分钟的教学视频学会一个小知识或小技能。能用一分钟就学会的知识,不必花3-8分钟去观看。较常规微课而言,“抖音”教学短视频学习体验更好,黏性更强,更容易使学生从“要我看”转化为“我要看”。

4.5 反馈更快

“抖音”教学短视频可以通过用户的点赞、关注量来衡量其优劣或受欢迎程度,有利于催生更加优质的教学短视频,起到剔除和淘汰“水课”,遴选和沉淀“金课”的作用。利用评论、留言和私信功能可方便快捷地向创作者反馈学习所遇到的问题。

5 “抖音”教学短视频对优化微课设计的启示

“抖音”教学短视频的兴起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现象,对于常规微课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下面将从内容设计、表现形式和人人参与的创作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5.1 内容设计

5.1.1 明确学习主体,快速响应学习者需求

明确学生是微课学习的主体,牢固树立学习者中心微课设计与创作理念[6],即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好学情调查,深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想学什么,而非自己会做什么、想做什么微课。可在微课开发之前做好调查,做好开发计划,并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学习者会遇到什么困惑、对什么感兴趣、想延伸学习什么,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微课内容,真正地做到以学定教。例如“抖音”上的“文哥拍摄研究”创作者在看到粉丝留言区想学“雨”的拍摄技巧之后,通过查看留言数及留言获赞数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者的迫切需求,继而分享了3期“雨”的拍摄技巧的教学短视频,快速响应了学习者需求。

5.1.2 添加娱乐成分

“抖音”教学短视频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原因之一在于在“抖音”上学习的时候会不定时地“刷”到其他娱乐视频,无意间给予学习者放松的时间。我们在微课教学中也发现,轻松幽默的微课更深入人心,它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完全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压力。当然,不是每个微课制作者都能把幽默元素融入微课,也不是所有的微课内容都适合采用幽默的形式。在片尾加上制作花絮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飞碟说”系列微课在结尾加入MV花絮等。

5.1.3 加强互动设计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是很有必要的,互动是师生思想交换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互动,以此来按需求调整教学方式。“抖音”短视频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设置“点赞”与“评论”功能,让学习者能通过“点赞”表明自己对本次内容的态度,通过“评论”提出自己的疑惑、对内容的拓展补充及想要学习的内容,创作者可以通过整合这些互动信息来进行后续短视频制作的调整。常规微课教学也应当加入互动途径,在向学生发放微课的时候,应选择具有互动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学习者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并在讨论区得到答案。教师也能在互动中充分了解学生欠缺的地方在哪,想要进一步学习什么,从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设计、开发和完善微课资源。

5.2 表现形式

5.2.1 简化教学设计

常规微课讲究教学结构的完整,往往包括导入、重难点讲解、提问思考、练习测评、小结(收束)等环节。导入意在吸引学习者,或帮助学习者理解所讲解内容,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情景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等。而当内容本身就非常吸引学习者,或者学习者本身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时,如微课内容正是学生自己提出想要学习的内容时,可开宗明义,省略开头的导入、中间的过渡环节,或设计更为简短的导入、过渡,语言更精练,教学环节更紧凑。

5.2.2 选用适当形式

微课重在内容讲解,但不同学科内容选用适当的表现形式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因此在做好内容质量把关的同时也要抓好技术关。表现形式生动、画面美观是在众多作品中留住学习者的关键,简单地将文字罗列出来的方式在教学资源“泛滥”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只是换种方式看书的形式早已不适合当代学习者。如“抖音”教学短视频,关于生活技巧、篮球技术等操作性较强的一般采用实拍形式,概念讲解类多用图文结合或MG动画,数学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采取实拍解题过程或者手绘解题过程等。

5.2.3 区分不同场景

正式课堂场景下使用微课,如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这类微课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注重学习的连贯性、结构性和系统性,需整体结构完整,即具备导入、重难点讲解、提问思考、练习测评、小结(收束)等。而非课堂场合是学习者利用空隙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场景,如等车、排队等。这类微课应当进一步细化、拆解知识主题,将颗粒度较大的知识分点讲解,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解清楚。导入环节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将最核心的内容予以呈现,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微课的主题内容。这样做一是保证学习者每次可完整学习一个知识点,二是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让学习者产生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5.3 人人参与的创模式

当代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实操实训、引导点拨、内化和交流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传统的方式是老师设计和制作微课,学生观看微课。这种按部就班的传统微课制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迭代的需要,应借鉴“抖音”短视频人人参与、敏捷开发的创作模式,例如可以将大知识点细分为多个小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师的微课后,将自己最有感觉的学习心得以小微课或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分享,供大家相互学习。如此,每个学习者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微课资源创作,形成人人参与的众创、敏捷开发模式。

6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迸发的新时代,新事物不断涌现。“抖音”教学短视频正是微时代(碎片化时代)背景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微学习需求(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产物,其迅速崛起对于微课设计者进一步提升微课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具有多重启示作用,值得多维度、深入系统探究。

参考文献:

[1] 抖音&中国传媒大学.《短视频社交与青少年教育研究报告》[EB/OL].(2019-6-27).http://www.199it.com/archives/897049.html.

[2]百度百科.抖音[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抖音.

[3]百度百科.短视频[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短视频.

[4]李慧敏,彭琪淋.国内短视频新闻的受众态度考察[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108-114.

[5]赵彩虹,王一定.“抖音短视频教学特点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19(4):43-45.

[6]郑小军.“学习者中心”微课设计与创作原则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58-66,8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课题“广西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ZKY14)。

作者简介:黎育松,男,广西梧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设计与创作。通讯作者:郑小军,男,广西桂林全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项目开发。齐元静,女,山东济南市章丘区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