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镜式微课制作的人物布光模型及技巧探讨

(2019-12-25 17:16:52)
标签:

出镜式微课

人物布光

布光原则

三点式布光

分类: 我的已发表论文著作

出镜式微课制作的人物布光模型及技巧探讨*

梁秋远1郑小军23

1.广西中医药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2.南宁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3.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53000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第93-96页)

  出镜式微课是一种常见的微课类型,具有“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学习临场感”等优势。其中的出镜人物布光因其专业性强而成为此类微课制作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大量出镜式微课的案例分析,发现此类微课普遍存在“忽视人物布光”“缺少布光技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总结提出亮度适宜原则、氛围化原则、低成本原则、易组原则等四个原则,以指导布光的具体操作;结合三个布光技巧,归纳出出镜式微课人物布光的模型;以出镜式微课《三点式布光》为例,总结分享了文案编写、分镜头脚本、人员调度、工具选择和拍摄环境搭建、拍摄、制作合成的基本流程及相关经验。

关键词 出镜式微课;人物布光;布光原则;三点式布光

引言

近年来,微课制作技术突飞猛进,制作工具、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微课种类也层出不穷,微课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呈现出个性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态势。出镜式微课是一种常见的微课类型,它包括了人物讲座、情景对话等内容,具有“拉近师生距离,摆脱常规微课学习时产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提升学习临场感和亲和度”等优势。但出镜式微课需要授课者出现在镜头面前,其中的出镜人物布光因其专业性强而成为此类微课制作的难点之一。那么,出镜式微课中人物布光存在哪些误区?出镜式微课中人物布光应遵循什么原则?出镜式微课中人物布光有哪些技巧?该怎么运用这些原则和技巧?

1 出镜式微课中人物布光存在的误区分析

通过对“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高职组微课作品的分析,发现出镜式微课中人物布光普遍存在如下两大误区。

1.1忽视出镜人物布光设计

在电影造型处理中,光的运用并不是神秘的事,“影视造型不是用色彩和线条,而是光线”。[1]造型中必须充造型中必须充分考虑光照中蕴含的审美因素。镜头本身就是一种光学造型手段,但只靠自然光通常并不能达到影片的造型要求。这时,人工布光便成为重要手段。出镜式微课要求授课者出境讲授相关知识点,人物造型则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单纯地认为布光是一种“浪费”,需要提升布光对人物造型和微课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许多出镜式微课忽视出镜人物布光设计,造成出镜人物造型欠佳,使微课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缺少布光技巧

灯光照明作为现代传媒形式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有着十分系统的科学性, 同时又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在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中,部分出镜式微课画面整体质量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布光技巧。如《色彩的生理效应》微课,虽然出镜教师教态优美,声情并茂地讲述色彩科学的知识,但由于灯光布置不当,导致出镜教师脸部与下半身的灯光过曝,影响学习者的观看感觉,授课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2  出镜式微课的人物布光原则与布光技巧

布光艺术在影视、电视领域存在已久,发展至今已经有较多布光的原理、方法,但微课制作与影视制作在经费投入、时间成本等方面相距甚远。因此,出镜式微课的人物布光可以借鉴影视制作的人物布光,但不可机械照搬和简单套用。基于多年实践,笔者总结了出镜式微课人物布光的原则、模型与经验技巧。

2.1布光原则

2.1.1亮度适宜原则

在拍摄现场,人物身上的灯光亮度适宜是保证出镜式微课人物造型良好的基本要求。现场灯光过亮,即会让授课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又会让拍摄出来的画面过曝,过曝画面对学习者而言,是属于“不能观看”、没有细节的画面;灯光过暗,学习者则无法有效获取视频里面授课者的表情信息、手势信息等内容。

2.1.2氛围化原则

灯光的一大作用是调节气氛,渲染环境氛围。使用不同色调的灯光能够让舞台效果呈现出明暗、冷暖的变化,和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相得益彰。同时,舞台上的灯光能够让人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变化,通常在明亮的灯光中观众的情绪比较明朗,在昏暗的灯光中观众的情绪就会悲伤。[2]在制作出镜式微课时,需要提前确定好拍摄主题,是欢快阳光还是恬静忧郁,依据所需主题调节灯光的颜色变化和软硬程度,使灯光的效果能完美匹配讲授者的主题,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1.3低成本原则

微课中的布光不能和影视布光相提并论,在成本上面,需要结合现实需求,不能盲目的按照影视标准购买灯光进行布光。一方面,制作微课的一般都是教师个人或者教师小团队,不能承担高额的灯光购置经费。另一方面,出镜式微课也不必要使用昂贵的专业灯光设备。

2.1.4易组原则

布光方案的确定,要保证灯光设备的获取是容易的,灯光设备之间的搭配是容易组合的,切忌灯光设备多样,组合方式复杂,在前期布光的时候给布光设计者带来困难,影响布光过程的流畅度,不便于长期使用。

2.2布光技巧

2.2.1单灯布光

单灯布光一般用的是顺光:被摄体者正面大部分受到光线照射,阴影面积很小,脸部几乎没有阴影,影调比较明快,明暗反差比较平淡,立体感较弱。在这种照明光线下,被摄者的立体感主要不由照明灯光形成,而是依靠本身的起伏细微地表现出来。在人像摄影中,如果要求洁净明朗、阴影很少的影调效果,适宜用这种光线。[3]顺光可以减少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即便出镜人物脸部没有化妆,利用顺光也可以掩盖脸部的没化妆瑕疵,视觉上达到顺滑肤质的效果。在单灯布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环境中的散射光线,弥补单灯布光的不足。

2.2.2双灯布光

使用两盏灯拍摄时,摄影师就会有更多的创造性,并能更好地掌控光线。通常第二盏灯都用作“辅助光”,主要用来控制阴影的立体效果。[4]双灯布光比单灯更容易获得人物的立体感,把人物从背景中分离凸显出来。

2.2.3三点式布光

三点布光法指的就是使用三种不同性质的光源和建立在三个不同方向上的照明布局。[5]首先靠近摄影机方向,设置一个主光源,用来提供被摄物的基本照明,并由主光源来确立影调的秩序感;靠近摄影机另一侧方向设置的是补光源,补光源通常为散射光,其强度是要低于主光源的,主要用来减弱被摄物暗部的浓重阴影,并使暗部看上去透明;在被摄物体的后方或者是上方设置背光或顶光,通常都称为轮廓光。轮廓光的作用是勾勒出被摄物的基本轮廓以及将被摄物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简单来说就是主光提供基本照明,补光用来减弱暗部阴影,轮廓光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这就是所谓的三点布光法。

三点式布光是目前为止,保证出镜人物整体美感的同时,又能控制成本、降低布光工序,是相对便利的一种布光方式,其人物造型效果优良,往往能把人物的正脸、轮廓、场景中的背景都显示出来,拍摄出来的画面整体协调美观。

3出镜式微课布光的模型与实践

3.1出镜式微课人物布光的模型

在进行出镜式微课的拍摄前,需要确定拍摄主题(拍摄内容的主体)、拍摄环境(室内或室外)、环境空间大小、现有设备(当前拍摄团队具备的灯光设备)等。基于大量实践,结合布光原则和布光技巧,笔者构建出图1所示的人物布光设计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确定最终的布光方案。

出镜式微课制作的人物布光模型及技巧探讨

1出镜式微课人物布光的模型

3.2出镜式微课《三点式布光》制作实践

3.2.1文案编写

三点布光是由灯光设计者调整主光、辅助光、轮廓光三种灯光的位置强度等等,最后使灯光在亮度上能照亮整个场景的同时,场景中的人物也获得一定的纵深、空间感[6]。结合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三点式布光的布光思路和具体步骤,初步编写出《三点式布光》微课的文案。

3.2.2分镜头脚本

将编写好的文案转换成分镜头脚本,这是拍摄的前提。在这一步,笔者利用分镜头脚本模板,编写出《三点式布光》微课的分镜头脚本。

3.2.3人员调度

这一步,需要选定《三点式布光》微课各项工作的负责人,明确各个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资料交换流程。总负责人:在拍摄前期负责调度主持人,辅助灯光员和机动人员完成拍摄工作;在拍摄完毕后对资料进行交换整理,制作合成《三点式布光》微课。出镜教师:选定一位女生,该生平常语速适中,吐字清晰,妆容上镜,在镜头面前表现自然,比较适合出镜讲解《三点式布光》相关知识点。辅助调光员:选定一名男生,该生具备一定的拍摄经验和构图知识,拍摄时可以调度其为画面调整灯光。机动人员:拍摄时,设备以及人员皆已固定,此时不好移动位置,需要机动人员辅助拍摄。如图2所示。

出镜式微课制作的人物布光模型及技巧探讨

2《三点式布光》微课制作拍摄现场

3.2.4工具选择和拍摄环境搭建

工具选择方面,准备佳能5D3和索尼A6300两台单反、一套录音设备和四盏摄影灯光。其中,佳能5D3作为主持人出境效果的拍摄用机,而索尼A6300则作为记录三点式布光布置过程的拍摄用机。拍摄环境搭建方面,借用专业摄影实验室,该实验室有背景幕布,在拍摄时可以获得较为不错的背景。按照三点式布光的要求,将各个灯光架设好,固定相机位置,完成拍摄环境的搭建。

3.2.5拍摄

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分镜头脚本,充分调配人员进行拍摄。

3.2.6制作合成

拍摄完毕后,对视频素材进行归档整理。使用Camtasia studio 9软件对素材进行编辑。Camtasia studio9是一款集“录屏-编辑-输出”一体的视频制作软件,易学好用。在编辑阶段,按照“素材整理-根据脚本编排画面-画面精细处理-最终输出”的步骤合成。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出镜式微课制作中“人物布光”这一难点,探讨了相关原则、模型、流程与经验技巧,为提升出镜式微课制作的质量提供了参考借鉴。而出镜式微课还需要加强脚本设计、拍摄技巧(例如运镜)、后期处理等环节,进一步提升微课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国恩:《影视摄影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7-109.

[2]崔璨.论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 2019,(01):150.

[3]蜂鸟网.单灯拍家庭式人像[DB/OL].[2018-05-23] http://academy.fengniao.com/313/3133154.html.

[4]百家号.人像摄影双灯布光技巧[DB/OL].[2018-12-0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003420061874569&wfr=spider&for=pc.

[5]国成鑫.人工光照明中三点布光法的运用[J].传播力研究,2018,(28):245.

[6]刘震,三点布光及其应用[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55-78.

作者简介:梁秋远,男,广西玉林北流市人,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视频拍摄与后期处理。郑小军,男,广西桂林全州人,教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项目开发。郑小军为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课题“广西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编号:2015ZKY14);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微课发展研究基本框架与微课理论体系建构”(编号:2017GXOUWT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