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干部档案泛滥成灾原因何在?

标签:
文化时评 |
分类: 杂谈 |
假干部档案泛滥成灾原因何在?
据媒体报道:山西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黄梅芳,在档案管理室的配合下,出生日期一下子小了三岁。广西一名干部仅为副科级,通过年龄、履历造假“洗档案”后,一跃成为正处级干部。曾经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全是假的,档案中90多枚公章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
“三龄两历一身份”,这是媒体对于档案造假内容的总结。 “三龄”:年龄、工龄和党龄;“两历”:履历、学历;“身份”:职业性质(企事业单位身份或公务员队伍身份)。
中组部通报显示,不管是改身份,还是改年龄,还是改学历,都少不了当地相关部门、甚至是一把手的协助。
有了假档案就能顺利得到提拔重用,这在很多省市很多地方都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如此泛滥成灾原因何在?显然,这是这些地方选人用人方面制度出现塌方式腐败所致。
实际上,目前干部提拔任用制度方面并不存在太明显的缺陷,相对而言,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组织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不按制度办事。
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身上。任人唯钱、任人唯亲,任人唯帮派圈子利益、任人唯相互交易。红专结合、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任用选拨制度已然成为过往黄历。
回到档案造假这个事实上,其实我们国家并不是没有这方面的约束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其中在第二十四条里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就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第三条就是涂改伪造档案。
多年来几乎没有人去动用法律这个武器去制止、惩戒,同时防范干部档案的造假。所谓的这法那法形同虚设,并没有威慑和约束到真正需要造假和协助造假的人。
通过造假骗取官职的官员会成为合格的好干部吗?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教授认为“不可能”。因为这些人本身并不具备一个合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肖滨认为,“对于热衷‘造假骗官’者来说,岗位并非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而是进一步升迁的‘跳板’,其提拔速度越快,越是党和人民之祸。”
要从源头上遏制干部档案造假现象,还需进一步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异常提拔”的干部要重点监控,避免关起门来选人、用人,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
恐怕这是相当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需要着力解决好的一件大事。
因为没有可靠的公正无私的人,就做不成让人放心踏实的清正廉洁光明正大的事......(郝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