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的趣味参考读本
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在赵炎看来,基本上可以说全是商业教材。武林活动中的鲜活人物以及武林大会过程中的种种,都体现着一种商业化的情绪和商业化的运作。

商业化的武林,就是竞争化的武林,是互相协作和互相对立的武林。所谓对立,就是互相制衡,实现驾驭统治的目的。所谓协作,就是共同分享,显现群体力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武侠小说其实就是纪实小说,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的一种憧憬和期望,同时反映着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改良,也表现着作者对人生的返朴与归真。
在漫长而短暂的历史长河中,至少在现阶段的社会中,人在不断地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同时在不断地改造自我中认识自我。人始终是第一位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经不再是江湖中的至上理念,尽管曾经有过一小段时间在狭小和封闭的范围内为人推崇。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事实上历来就是江湖中的行为准则。满足不了自己,岂能满足别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就我的感觉而言,从80年代到现在,社会就是在不断渲染、不断进步的商业化中前进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进行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主动适应也有被动服从,有积极主动也有消极对待。但不容置疑的是,商业化的头脑已是人们在这个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竞争化的意识已经容不得别人有所变更。这就是说,人人有可能就是现今社会中的武林人物,力求在世人面前形象再鲜活一点,心灵的慰藉再多一点。
对武侠小说,可以说我基本上没有看过。对金庸的武侠小说,说来惭愧,一本也没读过。所以,确实没有资格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唯一感兴趣的是83版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先后看了不下十遍。这是我人生中唯一和金庸沾边的事。我对其中的主要人物欧阳峰颇感可惜,为了争当武林第一,竟然走火入魔。众多武林高手,为了一本武林秘籍,死于非命。倒是郭靖,成功于不慌不忙之中。

郭靖的形象,显然是一种大侠的现象。突出体现在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强有力的品格上。既不为国,又不为民,在所有的武侠小说中,在历来的武林实际中,都不是出彩者。武林中人,似乎要牢记这么一个道理,有足够的在江湖上行走的本领;有足够的智慧能击败对手并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有足够的热情和热血泼洒在“为国为民”的道路上。如此,才可成就为“侠之大者”,才能在江湖上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赵炎通过熟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尤其是他能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熟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解析金庸先生的创作意图,并在金庸先生创作思路的基础上,用现代理论和管理科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创新性地对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点石成金,产生了《商解金庸》这本书。所以我说,赵炎正在超越金庸。
《商解金庸》,对武侠小说有画龙点睛之妙,特别是对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各色人等多有可供参考之处,是一本走进市场的职业化教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