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成阎崇年开出的三个条件

标签:
清史学术网民挑战书阎崇年文化 |
分类: 历史 |
我赞成阎崇年开出的三个条件
阎崇年无锡签售被打后,日前表示愿意接受学术争论,并向对手公开提出三条件论战。有网民随后接招,正式向阎崇年发出辩论挑战书,愿意与其进行一场公开、公平的网上学术“单挑”。
针对有资格与他进行学术论争的对象,阎崇年开出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
对于网上论战的形式,有网民建议应在央视进行,“双方当事人,双方观点的专家学者,民间或网上史学研究者都到场,将这件事的本末进行一场辩论。整个过程都应公开透明,也好给大家一个交代。”
打阎崇年者的弟弟黄先生15日也表示,如果阎崇年答应辩论,届时哥哥从拘留所出来,“我相信他也会参与这种辩论。”
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阎崇年“应该敢于面对网民的质询与疑问,而不是开出若干不合情理的条件,来回避草根的辩驳挑战,”以创作小说“台湾三部曲”闻名的知名女作家阎延文近日也撰文指出:“这三条杠画得相当高,不仅普通大众根本无缘,而且连大多数历史专业的学者、学子,也不在阎先生的视野之列。这段回应,其实是对大众文化资质的否定,对公众渴求真知、渴望对话的拒绝。”
我倒觉得,阎崇年的三个条件有道理。试想,没有熟悉清史并在清史学术领域没有研究的人,怎么会有翔实的史料根据和阎崇年论战呢?阎崇年的观点是在一生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很多观点是一家之言。难道你会拿上阎崇年以外的并被阎崇年所熟知的说法要和阎崇年单挑吗?
站在另一个角度上看,掌掴事件反映了现在部分年轻人“子教三娘”的叛逆心理和反潮流心态,玩得刺激就行,完全不会顾及道德伦理层面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不健康和不负责任,这样下去对年轻人是极端不利的。
因此,网上关于阎崇年的学术争论起码在现在这个阶段是浮躁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