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浪者之死折射了官场的假恶丑

(2007-08-28 10:42:05)
标签:

随笔/感悟

官场

哲学

感悟随笔

分类: 杂谈
流浪者之死折射了官场的假恶丑  
  一民政干部迎接上级卫生检查时,将镇上一名流浪人员用车拉到荒郊野外遗弃。在海拔1400多米高的秦岭山上,该青年乞丐最终死亡。陕西宁陕县广货街镇民政干部谌太林,先以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刑拘,后又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被取保候审(8月26日《华商报》)。
  毋庸置疑,流浪者之死,谌太林难辞其咎。而在我看来,流浪者之死死于谌某,更死于事件背后错误的政绩观——官场“遮学”。
  所谓官场“遮学”指的是目前少数官员对自认为或上级可能认为不好、不雅、落后的、于己不利的人和物遮蔽起来不予示人的一种潜规则。在这种官场“遮学”的指引下,不仅乞丐、流浪者将沦为被遮蔽的对象,进城务工者、穿着不雅者、小摊小贩甚至外来人口也可能成为被遮蔽或驱赶的对象。
  正因为有如此“遮学”,粉刷沿街老房子外墙、沿街建筑大洗脸、房前屋后拔庄稼、“遮羞墙”等新闻才得以出现。为何这么做?概因诸如此类的人和物“有碍观瞻”而需要粉饰和遮蔽。从手段来看,谌某过于粗鲁的抛弃式“遮学”显然还只是处于初级水平。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遮学”之所以盛行,与某些地方的政绩“美学”无不关联。一些追求政绩成瘾的官员,不计后果地追求城市的光鲜、数据的漂亮,于是就导致在迎接上级检查时不惜穷尽一切手段“造美遮丑”,在着实无力实现“美学”目标的情况下,“遮学”也就应运而生了。“遮学”一方面遮住了那些看似落后和不雅的人和物,另一方面也遮盖了生活与发展的真实,甚至直接影响民生的质量——这一次“遮学”弄出了人命,在遗憾之余,也希望坏事能变好事,让“流浪汉被抛弃死亡事件”成为清算“遮学”的一次好契机。
流浪者之死折射了官场的假恶丑
 (图文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