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平安寿险业务的资本窥探作者: 有谦
这篇想关注下平安寿险的资本情况。从2007年的报表起单独披露了寿险业务的内含价值及构成、变动。下表的统计也就从07年开始(单位:亿)。
1,寿险并非集团的现金奶牛
寿险业务包含了平安人寿、平安养老、平安健康险等公司。养老险在是原团险业务的基础上组建的,也有一定的规模和利润。
表中的派息指平安寿险(主要是平安人寿)向其股东分红,也就是派息给平安集团。而注资指平安集团向寿险业务注资,其中明细如下:
2007:集团向平安养老险注资2亿
2008:集团公司向平安寿险注资198.79亿,向平安养老险注资5.0亿
2010:集团向平安养老险注资6.60亿,向平安健康险注资0.56亿
2011:集团公司向平安寿险两次注资,合计注资99.53亿
2,熊市中集团两次向平安人寿注资
2007年到2012年,平安人寿向集团分红累计202.61亿,但2008、2011年集团两次向平安人寿注资合计298.32亿。可见寿险并没有成为集团纯粹意义上的现金奶牛,甚至在困难时期集团还贴补了两次。
2008年的注资,主要是熊市和富通投资的影响。如果不注资,寿险净资产就只有59.21亿了!即便在注资近200亿的情况下,净资产仍缩水了14.4%。
2011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5%。集团又向寿险注资100亿。如果不注资,寿险净资产会比2010年大幅缩水30%,势必也会引起寿险偿付率问题。
但注资的同时每年都在分红,可见集团在不断调节寿险的资本。注资可理解为短期救急解围的性质。
寿险本身是一个重资本的金融业。本身随着保费收入的发展,保持适度的偿付率就需要更多的资本;如果利润跟不上资本的需求,就需要融资。
自从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股市,加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方式,寿险公司的资本管理就更加困难了。利润和净资产在熊市同时受到冲击。越是在熊市资本相对稀缺的时候,越需要注资。
就保险资金股市投资来讲,首先要保持安全合适的规模,避免熊市资本缺口太大的风险;其次,配置分红收益率高的公司股票是明智的,有现金流入。
3,寿险业务对平安集团的意义
寿险业务没有成为集团真正的现金奶牛,甚至需要集团在熊市困难时期注资。那么寿险公司在集团搭建金控集团的过程中有何贡献?我理解大概有几点:
1)寿险业务是平安集团的核心业务,是平安集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2)集团整体上市,这些年集团的主要价值也在寿险,这使得集团能从AH市场多次实施融资。
3)集团向寿险的注资,大都可以作为寿险公司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特别是保险资金与集团的协同,比如在收购深发展上,深发展的第2、3大股东分别是平安人寿自有资金和保险产品的资金。如下: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本级-自有资金
42.16%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
7.41%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2.75%
4)寿险公司确实是集团的资金来源之一,必要时可以获取分红。就上表统计的分红和注资来说,有两点区别,一是有时间差,二是注资的资金来源可以分别看作是07年A股募资、11年H股增发的资金。集团确实在通过从寿险公司获得的分红对其它子公司注资,调节资本配置,发展金融控股集团。
5)平安人寿在搭建综合金融平台的过程中是贡献最大的。最初的后援中心建设最大的服务对象是寿险,寿险分摊了最多的成本。
5)平安人寿在搭建综合金融平台的过程中是贡献最大的。最初的后援中心建设最大的服务对象是寿险,寿险分摊了最多的成本。
4,高杠杆、强周期
如果说银行是高杠杆的话,那么寿险公司是高杠杆、强周期。保险责任是刚性的,对资本的要求也就是刚性的。然而寿险业务的内含价值的预计回报与实际总会有出入,利润和净资产都受股市波动影响。
前一篇:“同业业务”想说赚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