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windows7chromeit |
分类: 不扯谈的日志 |
在Google正式宣布要在Chrome浏览器基础上扩建Chrome
OS后,全球的好事者都翘首以待,等着看微软跟Google大打出手。似乎苹果雪豹挑衅微软Windows7已经不重要了,挟持云计算的Chrome
OS,才代表了对应上网本的瘦身化软件潮流。可面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Chrome OS,没人怀念一下Sun1996年的Jave
NC,也没人在2009年3月13日祭奠一下Linux 1.0版本正式发行15年。
作为对Google全面涉足操作系统的报复反击,微软计划在Office 10项目后,开放在线免费的Office
Online,学习Adobe的Photoshop
Express,还有之前的Bing.com,甚至更早期勾引雅虎和参股Facebook,微软一直在试图遏制Google对自己彻底宣战。现在微软和Google之间的斗争,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问题,而是一场决定信息文明技术方向的选择题,同时也是一次考验全球每个网民自我判断力的门槛。
http://google.org.cn/wp-content/uploads/2009/06/20090611-chrome-301870.png
我们很容易将矛盾点集中在Google挟持开放源代码概念,挂靠网络文字广告模式,以“免费”套路拉拢使用者,从而颠覆微软收费制的软件许可授权模式。要知道微软在上一个财务年度靠卖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就拿到了近300亿美元的收入,Google则是靠几美分一次的文字广告,堆积出了220亿美元的总收入。到底是直接软件收费更有前途,还是表面免费背后广告的套路更来钱,微软和Google都在掂量,谁也不肯轻易丢失自己原来的聚宝盆,可又生怕对方的聚宝盆模式更有前途,于是微软和Google在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上接火。
《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最近写的那本《免费》,其实也从侧面对于微软与Google之间的未来问题进行了旁敲侧击。在他看来未来信息软件的核心问题还是谁来付账,广告客户还是用户。它们需要通过免费服务最终确立某种品牌,但问题在于,如何在创立某种赢利模式的同时,避免使自己的特点被赢利需求所湮没。
云计算一直强调的一切依靠互联网,程序本身就是互联网的未来思路,不声不响的与上网本带来的瘦OS热对接了。HTML、CSS、JavaScript,这些主导目前互联网应用的脚本化Web语言,完全可以替代C语言基础上的操作系统编程。比尔·盖茨昔日对于盗版者的上瘾论,现在可以被更透彻的理解了。大家都骂Vista难用,可Windows7出来,谁还能坚守XP,苹果都不得不乞求微软保持Mac版office的更新,已经足以说明微软黏度。Google现在从Docs到Gmail,从android到Chrome,替代微软的软件很丰富,还都不要钱,很多G粉一直在用,可却还只局限于发烧级用户的范围。电脑制造商叛逃Google,同时又不得罪微软,这将是2010年的热门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电脑使用者而言,并不是哪种操作系统更好用的问题,而是应该信任免费的Google,还是忠实于微软的体制。或者更直白的理解,你是相信把文件存在电脑硬盘中,还是以云计算的套路,存储于网络之上。此时此刻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一下自己对于软件的价值判断,别盲目的照搬互联网应用的“免费”套路,就像中国杀毒软件领域在2008年被360杀毒逼出来的畸形期那样,有些时候伪善的免费,还是要在别处付出代价的,尽管某些代价只是像开心网那样,只需要牺牲上网时间,或者将自己的隐私暴露于广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