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京城众所周知的有名景点旅游团很多,人满为患,于是就想找个自以为“清闲”一些的地方转一转,那首选就是孔庙和子监博物馆
啦。
北京孔庙建于1302年,曾在明清两代扩建,是山东曲阜以外最大的孔庙。
虽说在北京已住了近40年,路经孔庙与国子监也不知有多少次,可一直就没有进去过。这自然与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孔庙和国子监的冷落有关,还有那记忆犹新、曾经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谁没事去那里哪!
近些年来,孔子似乎又渐渐香了起来,孔子的影响力再次兴起。国外也诞生了不少推广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
听说国子监和孔庙已被修茸一新(说不好是为了旅游、商业目的还是其它),节日长假,就想趁假期去感受一下所谓的“国学”,“儒学”,再说让孙子辈也在那里受点这方面的熏陶也是好的。
不料歪打正着,北京市于国庆节前夕,在孔庙举行了孔子诞辰2561周年(孔子生与公元前551年)的纪念活动,并推出了“首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是由北京市台办组织、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东城区政府联合主办、
邀请海峡两岸师生代表和知名人士及有关领导数百人共同参与举行的祭孔文化活动。恢复纪念孔子是1990年的事,地点在孔子的出生地曲阜,但不是在北京。而台湾一直是每年都举行孔子诞辰的纪念活动的。
9月28日,正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的日子,“第三届中华文化快车——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北京孔庙举行,来自台湾中南部地区的150多名师生和北京师生共500余人参加,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这一天,着传统礼服的年轻志愿者(主要是北京人民大学的学生),在陪祭官的引导下,在大成殿上行四拜礼与祭孔仪式,重现了西周以来的古老祭祀文化。
北京首次举行盛大文化活动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此图来自网络)。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img/20100928/8A13PUIG_0.jpg
在这孔子诞辰2561年之际,北京市于9月27日,在国子监街的中央,“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正式揭牌,开街,拉开了“首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的帷幕(图片来自网络),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节将持续到10月6日。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img/20100928/8A13PUIG_1.jpg
揭开了红色绸布后,作为国子监街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纪念,一座汉白玉石碑在国子监街亮相,为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挂牌。石碑将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门口永久摆放。
国子监街是本市唯一一条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的街道,也是北京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2009年6月10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十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首。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建成于元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而国子监是当时的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以下是游览孔庙的原创摄影图片。(图片较多,下一篇再发有关国子监的图片)。
孔庙并不直接叫孔庙,而是称先师庙,这是大门入口。

没想到游人也如此众多。


也是带孩子来熏陶的吧。还有凑热闹的老外。


大成庙的正殿“大成殿”。
御制“四子赞碑”:康熙帝赞颂“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的功德碑。

十三经碑林,共189通。

进入孔庙后院,有幸欣赏孔庙内定时、专场“大成礼乐”再现演出。这场由传统礼乐为素材,经过提炼、改编成为具有观赏性的集乐曲、乐舞、吟诵三位于一体的演出,分有朋、学而、福兮、关雎及大同几部分,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未来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品牌项目。









看完精彩的表演出来,发现门口有一块石碑,刻的是什么字啊?!
原来碑上刻的是《集字魁星点斗图》,乃清代陕西巡抚马德昭的作品,字体华丽,内容独特,富于趣味。图中魁星一足立在鳌头之上,一足高跷,踢起一个斗字,双手分执笔砚作圈点文状。传说魁星主天下文道,如果他点中了谁,谁就可以中举。因此,古代许多学府修建魁星楼或魁星阁。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设立五经,以五品取士,每一经的头名称作“魁首”,科举发榜时,中榜的人名字上都点一点红,象征被魁星点中了,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说。鳌是一种类似龟的动物,刻在皇帝殿前,只有考中状元觐见皇帝时,才有资格站在石鳌上方,所以称为“独占鳌头”。集字魁星点斗图画的是魁星,也是一个魁字。整个图用儒家教导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8个字组成的,巧妙吧!

(未完待续,周二下午更新)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