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钢得会“点穴”

(2014-01-17 13:53:53)
标签:

杂谈

 

IPO改革开了一大推药方,结果差强人意。有人借此认为,新一轮IPO改革失败了。失败了吗?我认为,需要辩证地看。从“投资者核心论”的方向上看,我认为不仅没错,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为什么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我认为,那是药方开得有问题,是一群所谓的专家,或者根本不得市场规律,或者有意避重就轻保护既得利益,所以在关键节点上开了一个大口子。

所以我认为,肖钢要是真心改革,真心希望任期内把中国股市治理得非常规范,并因此成为民族功臣。但那你就必然敢于触碰核心问题,敢于“点中市场要穴”,敢于治本先行。

我想问一个关键问题。纽威股份发行价格17.66元,上市一开盘就是21.19元,其间涨幅高达20%。而且开盘后,新股供给极少,需求强大的条件下,股价出现直线拉升的情况。这样的“利益诱惑效应”会形成怎样的结果?会不会导致一级市场认购新股的资金大量堆积?这是不是导致新股认购严重供不应求,并导致新股“三高”难消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还能够客观地承认市场的基本规律,那我们就没有理由否认这一事实。

我之所以认为此次新股发行机制改革避重就轻,关键是因新发布的新股上市初期监管规定显示集合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的120%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80%。这有什么用?这项规定并未解决“新股开盘首日在发行价附近没有股票供给的问题”。所以新股开盘价一下子就顶在“上涨20%的最高价”,就算继续上涨可以做停牌处置,但恢复交易之后还不是一样“供不应求”?纽威股份恢复交易之后,涨幅还不是一样可以达到31%?还不是一样可以对一级市场构成巨大诱惑?一样扭曲资本定价?一样给一、二级市场留下跳空缺口?

纽威股份的事实再一次摆到了我们面前。所以,我今天再说一遍,希望中国证监会能够反思。

我认为,中国新股发行改革必须以追求“真实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必须从市场机制改革入手,挤出一级市场“需求泡沫”。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容易,只需赋予新股承销商“一周时间的护价义务”,参照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在发行价正负15%区间内提供新股供给和需求,而要做到这一点,只需赋予承销商向大股东融券资格,同时向社会或证金公司融资的资格。

我可以负责任地再说一遍新股定价“三高”的逻辑线:第一,新股上市当天开盘价格与新股发行价之间存在巨大价差,这几乎是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所以大量资金愿意参与新股认购,使得新股认购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以致新股“三高”;第二,为什么新股发行价和新股上市开盘价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差价?因为在现行股市发行上市的机制之下,新股开盘时刻投资者谁都不会以发行价出售股票,以致这一时刻新股“有需求、没供给”,而只有新股价格涨到有人愿意出,而且要涨到供求达成平衡,才算完事儿。

哪错了?新股上市开盘机制错了。我们怎能容忍一个市场在某一个关键时点上“只有需要、没有供给”?这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吗?为什么是严重错误?因为这个时点为操纵市场留下了巨大空间,而这一操纵给股市带来无穷多的后患。

第一,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风险严重不对称;第二,股市从发行的一瞬间就被高度投机的资本控制;第三,二级市场变成没有价值股票的垃圾场,一只新股股价需要经历若干年的洗礼才会逐渐正常;第四,中国资本定价严重扭曲,人们不知道发行价和开盘价谁是正常定价;第五,资本定价失真和大起大落,无法给予创业投资家、实业家以稳定的预期,无法激励实业和创业的精神;第六,制度激励了投机,而市场投机盛行与当局意愿背道而驰。

上述六大弊端不是中国股市的现实吗?如果我们还是唯物主义者,我们的改革就不能“避重就轻”,否则改革就会失败。这样的教训我们已经经历得太多了。

本着为中国股市扫雷的宗旨,着力为中国投资者营造放心投资,舒心生活的美好环境,CCTV证券资讯频道联合商务部研究院及各城市责任媒体共同发起——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敬请广大博友积极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