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美国会退出QE?除非它现在已经找到其它减轻债务负担的“新方法”,否则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这个过程中不妨通过调节QE力度,从而达到调控市场的目的,这对美联储而言,着实是一个不错的调控工具。
实际上,当美国联邦储备利率已经接近为零的时候,美联储等于已经废掉了自己使用了30多年的、唯一的调控工具,而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是采用“量化调控工具”。过去是“放”,现在则是“自如选择”――该放时就多放一点,必要时就少放一点,都是“放”,只是“放”的力度有差异,就可以对市场构成有效的干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市场对美联储QE力度十分敏感。
再说得白一点: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方向不会变,仅仅通过量化宽松的力度就可以达到调控市场的目的。不是吗?美联储1月份议息会议公告仅仅披露了“两派”的不同意见,市场就做出了激烈的反应,而主张美联储提前退出“量宽”的委员不过说了一句“应当在失业率降低到6.5%之前就退出QE3”。
其实,美联储内部对于“量宽”的分歧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费舍尔就是典型代表。他始终认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充裕,市场上的杠杆和投机活动有增多的迹象,跟金融海啸发生前的情况很类似,而且全球通胀压力上升。与费舍尔保持同样立场的还有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皮亚纳托,他一直认为,能源价格持续攀升是经济的最大隐忧。
客观地说,美联储内部存在“三派”观点:第一派,赞成“量宽”,而且希望持续,甚至持续到失业率低于6.5%、CPI高于2.5%之后;第二派,反对“量宽”,这些人的立场不是该不该提前退出QE3,而是认为QE3根本就不该有,甚至QE2都不该延长;第三派属于折中派,他们的立场是“缓进缓退”,他们认为美联储应当更长时间的保有所持债券规模,以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所以,市场所谓“有可能提前退出”的认知,不过是因为此次联储议息会议公告的提法与过去有所不同而已。而更多地披露美联储内部观点差异的目的,不过是测试市场、并使之对美联储QE力度变得更加敏感而已。至于彻底退出QE3,别急,早着哪。因为,无以附加的美国债务率,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3年左右)有效地降下去,否则美国政府财政赤字会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大障碍,会是美国“再工业化”的重要拖累。
不过,我们也必须转变一些看法。毕竟,美国是此次“货币争夺”的始作俑者。现在,各主要货币国家竞相“量宽”、刻意压低币值做法,已经使美国的“量宽”可以带来的好处大打折扣,而且美国对此无可奈何。谁让你是领头人!
但美国会不会因此退出“量宽”?我看不会,现在退出为时晚矣。因为,当日本加入了“量宽”之后,实际已经封杀了美国退出的后路。就是说,现在谁先退出谁吃亏,美国岂能容忍自己的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当然,除非美国有能力说服或压制所有“量宽”国家与之同时退出。
对中国而言,不要被美联储忽左忽右的说法搞昏头,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中国现在执行的是“基本中性”的货币政策,央行隔夜头寸的日日操作,为“中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从春节前后的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走势观察,隔夜头寸日日操作的确减小了利率的波动幅度,这一点,值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CCTV证券资讯频道联合商务部研究院及各城市责任媒体共同发起——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本着“为中国股市扫雷”的宗旨,着力为中国投资者营造“放心投资,舒心生活”的美好环境,敬请广大博友积极参与。详情请见:http://cctvzixun.cctvcj.com/abo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