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转融通业务的“融资先行”体现了中国证监会对目前市场状况的关照。但是,我们不能不关注到市场的一些说不清楚的问题,比如,到底是否存在“恶意做空”的行为?尽管中国目前的市况,做空要比做多容易得多,而且理由十分充分。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空头都不带有恶意或敌意?就算没有,特殊市况之下,政府是否也该干预?毕竟市场存在失效的可能。
日前的《中国经营报》调查显示,中国股市各个板块的龙头股均已遭受过空头力量的突袭。比如,中信证券、中集集团、苏宁电器、上海汽车、张裕A这5只股票分属金融、制造、商业、汽车、消费五大行业,并且是市场公认的各行业超级权重龙头股票。
很多专家、尤其是管理者经常误以为,想做空A300指数成本巨大,没那么容易;更认为,股市下跌是市场自然的选择,与市场做空力量无关。甚至官方撰文说,股市下跌是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反应,而不是做空机制的作用。
很难理解官方这样的说法。首先,做空A300真得代价巨大吗?错了。当下市况之下,100亿元资金要是做多把股市推高,按照现在的股市体量几乎没有可能性。但是,如果100亿元打压股市,把市场压低那可是轻而易举。为什么市场多空会出现如此不均衡状态?这不是制度建设上已经出了大问题?所以,不要凭借自己的想象主观武断地下结论。我们必须承认,如今做空股市的成本远比做多股市小得多的多。
宏观经济确实是目前股市行情的决定力量,但做空机制不是“股市下跌无度”的重要推手吗?如此简单的因果关系都要矢口否认,那是唯物主义者吗?
其实,恶意做空中国的事情我们早就见过。比如,2008年10月之前,无论政府如何救市,上证指数依然义无反顾地冲向一个一个的新低?当时我们就多次质疑,巨大境外做空势力在恶意做空中国,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判断,当时美国已经发生“次贷危机”,然后华尔街金融机构抛出所有股票,同样压低了中国在美上市的蓝筹股股价,这个股价传导至香港,再从香港传导至A股。
当时我们明显看到,新加坡A50指数期货交易异常活跃。投机者一手压制现货市场,一手沽空期指,赚得暴利。这其中有没有QFII在A股市场的兴风作浪?问题是,没人予以监管、审查。现在看,华尔街大投行出现了那么多的丑闻,而进入中国的QFII就那么老实?
我们现在没有证据证实他们是恶意做空者的帮凶,但那是我们监管者没有查处的结果,而不是“这个真没有”。
中国股市现在却是资金短缺,于是我们看到大量审批QFII。我们且不说谁在“抄底”,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控制境内外投机资本的合谋?同一个母体,一手以QFII的身份伸进A股,另一手在境外操作有关A股的衍生产品,翻云覆雨地洗劫中国股市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
我想,我们看不到不等于没有。至少按照现行的QFII设立规矩,以及监管不能跨界的前提条件,这样的情况可以合理存在。
我们必须对“做空”这件事慎而又慎,因为这是全世界市场监管的难题。欧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做空”都实施过限制措施,难道他们的监管能力不及中国?只有中国可以独善其身?我认为,中国金融监管根本不存在如此自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