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葵扇
(2015-10-09 07:15:17)
在乡下看见有卖蒲葵扇的,新奇,也买了一把扔在车上。人坐我的车发现这扇,问有何用,我说用不上,就是好玩,这劳什子城里已经少见了。哪天要路过坟地,没准有寡妇用得上,我就赠出去。
那人不知我这话出自何典,不觉得好笑,我自己也无趣。说一个没人笑的笑话,是蛮傻冒的。
其实这个笑话是冯梦龙的原创,林语堂也引用过,大约他觉得颇幽默,我就跟着默了。说的是庄子有一天散步,看见一着丧服的寡妇跪在新坟边,拿着一把扇子不停地扇着,就问何故。寡妇说她答应死去的丈夫要等坟土干了才改嫁,可是这新土干得实在太慢,只好扇它一扇。
我怀疑妇人用的正是蒲葵扇。这扇子不光便宜,还经久耐用,拿去扇坟土想必也是首选,有克夫命的备上一把够死好几个老公了。(孙悟空当年还好撞上的是铁扇公主,要来个葵扇寡妇挡道,去不去得了西天都难说,没准就让人收了。)庄子时代不知公共福利如何,要是各乡政府作为一项便民措施,在坟堆墓地多插几面扇子,给那些急着改嫁的寡妇提供扇坟的快捷服务,一定深得人心。若赶上一场战争,荒野新坟一片,每座坟前都跪着一个挥扇的寡妇,远远看去像野炊比赛,想必也是很有节操的画面,至少完胜现在广场大妈的扇子舞。
蒲葵扇不是奢侈品,也还讲个血统论的,自古公认有“葵乡”之称的新会出的蒲葵扇最佳,工艺讲究,还在上面描龙绘凤,弄得跟文房四宝都可以争一争风头。这地方离珠海不远,我开车去看小鸟天堂,进入新会境内就是成片的蒲葵林,感觉到处都是扇子,看着就凉快。只是现在都用上空调了,蒲葵扇早就失去了纳凉的主导地位,市场上难得一见,连寡妇也不知拿来何用。有那工夫去亡夫的湿气,不如直接把死鬼的骨灰盒放微波炉里旋几圈,两分钟后“噔”地一声,既干爽又喷喷香,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装的是炒面。然后高高兴兴抹上口红会新欢去。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广场上一片蒲葵扇,除了借得些许清凉,还能赶赶蚊子,被人挡着视线时再用扇把儿敲敲前面的背脊,真是一物多用。尤其那些师奶摇着天阶夜色扎进人堆,胸襟半敞乳汗微熏,一部平庸的电影就色香味齐活了。
至于烧火做饭,蒲葵扇更是不可少的标配。烟熏火燎之中一阵扑拉拉的动静,人就渐渐从氤氲里扇出来,日出一般磅礴。换别的劳什子试试,还真没这效果。
最主要是这扇子和中国人能搭出某种特有的大气。我以前去北京,觉得胡同里的膀儿爷非得有那么把蒲扇晃在手里,才显得京韵儿十足,有股浑不吝的老到,看破人生的洒脱,又带着骨子里去不掉的市井粗鄙,各种风情揉揉搓搓的一大坨,泥人张似的杵在那,怎么看怎么有喜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