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菜季

(2015-08-18 08:14:07)
标签:

育儿

分类: 瞎记
       沈夏在评论里说武斗的时候从文昌桥一带跑到菜园避风头去了,但她不太清楚这个“菜园”在哪。其实这个菜园离文昌桥近得连一站路都没有。
      这么跟你说吧,我读民主路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没有运动场,要测试400米跑,从文昌桥靠象鼻山的这端为起点,顺着大路跑到一八一医院路口差不多便是全程了,终点线就在菜园的地界。菜园只是桂林人通俗的叫法,其实就是安新社,这个安新社自我离开桂林后就消失在居民小区里了,而且还是市中心不错的地段。当初它差不多能算郊区,走过那些菜地,一年四季都能闻到被泥土和农家肥沤出来的某种味道,那是将劳作与节气掰成粉末之后又揉成一团的阴历味儿,清瘦地贴着脸,闻起来很季节,又很难说清到底属于春夏还是秋冬,孤伶伶在悬挂在四季之上,完全让人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人穿过这样浓绿的帐幔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便处堂燕雀般地失去警觉,每一步都踩得珠沫四贱,现在想那画面,大体上是动弹的。青菜季游目骋怀地连成一片,既无疏漏也无空隙,一旦习惯了它,会不由自主地在它的地界深吸上一口气。说不上是特别喜欢,就是条件反射,像人走进有来苏水味儿的医院走廊便要自觉屏住呼吸一样,总之被那味儿一染上来,整个人就全部打开了,好像每个器官都在参与机体与环境的空气交换,代谢出特别透彻的情绪。很奇怪这个味道在我们医院大门的路口便戛然而止,仿佛有一条物理的分割线,从这往城里方向,便是城市那种细碎而不连续的气态了,表情持重地挂下来,生活因此也被截然抹成两种基色。
      我们读书时很多菜园的子女在同个班级里,却莫名地觉得自己是优越的,凡是安新社的统统叫作“菜巴佬”。但我们也承认,全桂林市的蔬菜,数安新社的菜巴佬种得最好。
      从文昌桥一带逃到菜园去躲炮弹和乱枪,当然是不错的选择,只消几分钟的快步走,便可以隐匿在葱翠的青菜季里。印象中有好长一段时间,城里的农贸市场都停了,只有菜园这边仍然绿洼洼的一片,一直连到穿山塔山那头。不管城里人分成这派那派,菜巴佬们还是以种菜为本,在那个岁月里算是活得最淡定的了。我跟随大人直接到菜园子里买过菜,顺手偷个黄瓜西红柿啃啃是难免的,人家发现了也不喝斥,还会递一根长得最旺的黄瓜让你解馋。特殊时期买菜连秤都免了,三毛两毛地估个价,可以拎一篮子菜回去。
      前年回桂林,居然问陪同的朋友安新社到了没有。人家指着一片楼房说这不就是吗。噏动了几下鼻翼,没有收集到那股青菜季里的安新味。
      自己此刻全身都是紧闭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书已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