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孔摄影

(2015-08-07 08:51:08)
分类: 瞎说
        一个叫乌尔韦的德国人给我看他的针孔摄影过程。相机是用饼干盒子改装的,看上去非常没有科技感,连玩具都不像,更接近废弃的垃圾。他把这个垃圾放在颇具特色的古村落面前让它慢慢感光,他与我们随意地聊天,几分钟后,乌尔韦结束了拍摄。
       这种照片出来的效果是诡异的,它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没有人能预知它最终会怎样表达出那个我们熟知的现实。小孔成像没有镜片,它的视角广得不可思议,景深从近到远都是一样清晰。最神奇的是,它能记录光线在被摄物体上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解释世界的另一种变化,它是反经验的,结构至上,色彩和细节都退而其次。这种成像的特殊还在于它使高科技的影像回归到简单,甚至人的主动性也部分地丧失。我有些怀疑,针孔摄影能否产生真正意义的大师,因为建立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判断,都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在我高中的时候,一个上海人教我如何用海鸥相机进行两次曝光,让一个人像孪生兄弟那样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这种构思由于现代相机的先进已经不再具有技术上的挑战性了,当时我却认为非常神奇。为什么一个人呈现两次会使他们之间有了微妙的交流?左边的那个我为什么看上去要比右边的那个我更快乐?我得出的结论是,并非在两次曝光中被摄者刻意更换了情绪,而是人的思想时刻都在变化,即使你每次都能做到面无表情,它依然能从瞬间的定格里记录下这种差异,这是摄影的神奇之处。
       如果那个时候让我接触针孔摄影,我一定会抗拒。停留在“眼睛看到的一切才是真实的“阶段,会令人对陌生的影像产生不信任。人为制造的孪生兄弟视觉,仍然是在经验范围内的。
 
        我怀疑摄影的发明者最初只是想偷窥他人的生活,他可以把这种影像带回家去慢慢分析,通过最写实的细节捕捉,满足本能的好奇。这和电影的发明一样,卢米埃尔兄弟研究出活动电影机后不久,银幕上就迫不及待地出现了接吻的镜头,这对所有人都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哪怕你是个伪君子,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坐在电影院里观赏这些曾经被认为是极私密的行为了。
      被摄者对待镜头的态度最初也是诚实的,木讷、拘束、或者机械地微笑,不需要花哨的姿态。人们还没有学会在镜头面前表演。包括那些大人物,他们面对相机时也会失去自信,土得掉渣,略带猥琐。这样的照片有非常清净的思想脉络,这也是我更愿意看延安时期的照片而不愿意看大人物们站在庐山和天安门上的理由。当造假使偷窥变得困难时,神就降临了。
 
       据说针孔摄影原理的祖师爷是春秋时期的墨子,他与学生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倒像的试验,《墨经》中是这样记载的:“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虽然不知道墨子为什么要把心思花在这上面,不过以墨子的性格,无意搞出点新玩意也是合情理的。一直觉得诸子百家里,墨子算个好玩之人,“墨守成规”这个成语给后人用得这么偏,实在是误读了这个有创造力的家伙。
 
乌尔韦的作品        针孔摄影针孔摄影

针孔摄影

针孔摄影

针孔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菩提树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