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这地方特别湿润,到处都是涌动的潮气,树林子,山峦,远处的村庄,都能拧出水。
我是第二次来这。去年最热的那几天,也是猫在这里过的。外面热得能把人烤脱几层皮,这里还是阴凉得有些没道理。就因为惦记着这没道理,今年又跑来了。还是像去年一样,唯一的山庄里只住着我们几个人,白天晚上,水流的声音都压着人的说话。
这里离桂林不过几十公里,却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隔在了外面,远远近近的都是土山,缓慢柔软地隆起,植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交错在这样的山上,看着就从心里凉爽。
这样的地势,梯田是唯一的耕作选择了。听说有个板垒界梯田很值得一看,去年车路还没修通,我们放弃了徒步看梯田的计划。今年的路通了,几个人挤在一部SUV上兴冲冲地前往板垒界。谁知路比我们预计的要难走的多,中途人要下车涉水,还要闯过多处滑坡,最后终于在离板垒界不远处决定收兵,并且安慰自己,今天已经很开心了。
板垒界没去成,也没爬成过一次高山,其实想像一下从高处俯瞰山庄所处的中央那块盆地,应该是件很赏心的事。现在只能假设它呈现在我们眼中的景观了,它很可能因为数条细小河流的分割,像一面摔碎的镜子。
住在这些碎片里最大的恩惠便是时刻处在不规则的阳光拦截中,它们是经过云层和山峦的多次折射后到达的,光谱看上去非常奇诡,单纯以它们来判断无法分清是早晨还是中午。所以你无论贪睡到几点再起身,都能感受到“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混沌初开。好在我不是个贪睡的人。在蓝田的每个早晨,我都准时地来到河面那座小桥上,看雾蔼在半山腰滚动。偶尔会有一块金属似的阳光落在河心,挣扎着闪几闪,然后就被急流冲走了。
蓝田是个瑶族乡,人口不多,村子也都袖珍,吊脚楼们在山脚下各自占着好位,以风水学而论,家家都够得上藏风聚水,水动风生。只需一阵微凉掠过,竹影摇曳下的村子立刻充满了呼吸感。
村民看上去并不很瑶,看不到长发女在河边洗头的情景。随意走进那些干净得可媲美城里高尚小区的村子,会有人给你递上自家酿造的米酒。米酒度数不高,但也会醉人。
饭后沿着乡道漫步,这样的休闲既优雅又暗藏惊吓,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与一条躺在路中,晒着情怀的毒蛇相遇。我曾经在去年的夜晚直接踩住了一个软绵绵的生命,众人用手电一照,居然是条五步蛇,幸亏它脾气甚好,自己慢吞吞回到路边草丛里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