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剧情结

(2014-07-23 09:49:15)
标签:

娱乐

分类: 瞎说
    

     我对戏剧的喜爱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一个是少年期,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到了二十来岁后,突然就对所有戏剧失去兴趣,拒绝进任何剧场,包括北京人艺来珠海演出的赠票也不愿赏光,觉得戏剧是世界上最假模假式的艺术。也不知这固执是如何进驻到我内心的,反正来的一点缘由没有。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又发现戏剧的那种假模假式特别给人安全感,人置身在假定情境里派生出的快感充满致幻的魅力,多体验几次就会像毒品一样上瘾。这当然是过于写实的艺术无法实现的。

     渐渐地我重新成为一个戏剧爱好者。

 

     与戏剧或者舞台有关的所有事件回忆起来都是令人晕眩的。它一直追溯到文革的文艺宣传队时代。当然,那种闹哄劲倒是没在舞台上停留多久,至少到了文革后期,像样一点的京剧,歌舞开始有了。坐在舞台下面,等待着红色的幕布拉开,敬畏与神圣感莫名其妙地由体内升起。至于来者是谁好像并不特别重要,桂林市歌舞团、桂剧团、杂技团、曲艺团、区歌舞团、广州军区文工团……他们清一色地躲藏在红色的幕布后面,铃声响起时,幕布急速朝两边退去,眼前一片光明。

     我一直羡慕的一个职业是舞台美术,觉得他们实在算得上是视觉的魔术师。想像一下《红色娘子军》第一幕暗黑的椰树林,以及从大树后面闪出来的吴清华那身火红的衣服,就觉得有多少褒奖给这位效果大师都不过份。随后到来的第二幕,更是以一股到达天堂般畅快的调子,把台下照得一片瞠目结舌。

    我少年的舞台情结,在需要层层过滤去那些粗俗肮脏的政治说教后,居然还能保留一份干净的迷恋,这是我自己都觉得奇怪的事实。

 

     古希腊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我看来舞台幕布绝对算一个,不管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一个没有幕布的舞台几乎丧失了大部份剧作家和演员们营造的氛围。我承认很多时候我走进剧场,是把那块绛红色幕布当作戏剧的一部分来欣赏的,即使开场之前它只是纹丝不动地挂在那里,在我心中演出便已开始。

     为此我固执地热爱所有戏剧的“序幕”,并认为这是故事与幕布最精彩的结合。没有“序幕”,就像电影没有了片头,小说没有了前言,姑娘没有了头饰,狮子没有了鬃毛……无论如何这样的戏剧是不完美的。

     少年时我第一次知道著名演员黄婉秋将要出现在即将上演的话剧里,那块幕布便满满浮动着她的身影。后来她果然出现了,说着不入流的普通话,让我好生失望。这时突然很期待那块神奇的幕布赶紧合拢,等它重新拉开时,我将看到另一个符合自己想像的黄婉秋。

     幕布总是在我们最快乐或者最忧伤的时候及时合上,它在我心目中神奇得像第一主角。我不能接受它不是绛红色的样子。它如果是蓝色、黑色或者别的什么色,就会迅速地沦落为路人甲的地步。幸好,我有限的剧场体验里,这样的情况似乎没出现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浑噩
后一篇:蛇顶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