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块破瓦

(2013-01-17 07:20:15)
标签:

汤显祖

李渔

杂谈

分类: 瞎读
 

《牡丹亭》唱词看到这一句:“梦去知他实实谁,病来只送得个虚虚的你。”笑了,觉得这里面特别容易出那种桂北方言的味道。比如要改成更口语一点的桂剧,是不是可以这样:“梦里晓得他哪哪个卵仔,病着只得了个猫猫的你”。(猫皮肿脸的猫是这个字吗?管它呢。)

 哈哈,要是我把全本《牡丹亭》都这样恶搞一遍,不知有无剧团愿意上演?

 不过想一想还是蛮佩服这个汤显祖的,那么口语的词,进了他的本子里还是那么脱俗,用李渔的话说,这算得上是很“机趣”与“尖新”了吧。现在人写词其实注“机趣”的多,求“尖新”的少。“机趣”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能力,到了“尖新”就得靠天赋了。倒是有些网络新词儿,偶尔一用也可以新一新,但更多的还是“尖酸”儿,新上几天就褪色了。   

 有人疑问,不知为何要把女性好看的脖子形容成“蝤蛴”,这事以前也困扰过我,查来查去,唯一的解释就是天牛的幼虫非常洁白,与一副好脖子有相似的质地。可是我连天牛的幼虫也没见过,如何去想像?要不哪天我去弄只天牛回来专门养着,守着看它的幼虫如何出落成女性的脖子,只要别让我联想起那种煞白煞白毫无血色的歌舞伎脖就行,怪吓人的。

“领如蝤蛴”肯定也算得上“尖新”,只是这种“尖新”大概又与王骥德的“溜亮”犯了冲。瞧把人累得,你就算绕过了这关,人老王还有“轻俊”、“新采”、“芳润”在后面等着。所以有时想,这些评判标准单个儿看都是对的,一旦想条条俱到,必然要犯冲相克吧。也就不必太当回事。

 我刚发明了瓦灰、瓦红、瓦黑、瓦黄……立刻有人跟后面仿造出个瓦累瓦累,瓦肥瓦肥啥的,成了一个系列。总结一下,这个瓦虽然是破瓦,但构成新词后,婉曲不直致,藻艳不枯瘁,溜亮不艰涩,轻俊不重滞,新采不陈腐,摆脱不堆垛,温雅不激烈,细腻不粗率,芳润不噍杀,自然不生造。真好。这就申请一个专利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拧了脖子
后一篇:白云苍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