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住的皇后酒店
仰光这座城市如果没有那个高高在上的大金塔,它的辨识度不是很清晰。所以你要回忆它的样子会有些吃力,它的楼房不高,商业街也算不上特别繁华,整座城市被一些疑似的公园和荒废的绿地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走着走着,你就以为自己是到了郊外,再往前一走,发现还是在市中心。如果加上一些想像,就会觉得它哪里总不经意地显示出一些疲惫感,好像走累了然后坐在那里暂时地歇息一会。其实会感到疲累对一座城市来说是好事,它没必要玩命儿地往前冲。中国的城市现在大多太兴奋了,跟嗑了药似地狂奔,一刻也停不下来。生活在这种变化过快的城市里,有一种丢三拉四的仓促,心累也是必然的。
我们住的皇后酒店,一出门就是一堵围墙隔出来的绿地,很大一片,也不知是私人物业还是政府规划用地,一时半会肯定用不上的,但它带来的畅快的呼吸显而易见。从围墙外往里面看,好像有一幢白色老房子,隐隐绰绰,有那么点《绿野仙踪》里“云气如飞而至”的意思。早晨或者傍晚,大树上都聚满了黑老鸦,呜呜哇哇地叫着,把这个声浪向仰光的中心区推去,然后这城市的天空到处都在鸟的聒噪中稀乱地动起来。仰光的鸟实在是多得没有道理,走到哪里都觉得是在它的领地之下,有时候它们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你,特别像某种阴谋在酝酿,或者说与人交换着不安的生存感受。希区柯克拍《鸟》,外景地若选在仰光是极有说服力的。
仰光除了树多,水也相当地富余,被一条茵雅湖绵绵泛泛地缠着。这湖你说不出来它好在哪,也说不出来它有什么不好,也许它的好不是让异乡客体会的,只有生活在仰光的人才能去用体肤感受。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说去茵雅湖看看,司机竟然不知应该把我们带到哪里,在他心目中的茵雅湖是不分好坏地段的,而随便把我们扔到湖边的一截有又点说不过去,这让他为难得要死。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奇观,这个土生土长的出租车司机一路停车,向路边的同胞打探让我们在哪里下车比较“茵雅湖”,而仰光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很不统一,最终,我们被介绍到了一个景观并不出色,但水边有大排档可以喝点饮料吃点快餐的地方。坐在那里,心能安静下来,倒也不能说我们去的不是地方。只是终于明白,茵雅湖对于一个异乡客,并没有提供惊喜的义务。
其实以仰光这样庞大的城市,拥有茵雅湖的意义是可以无限阐释的。我尤其喜欢它的视觉风格,不媚态,只是把仰光从你面前推开,让它变得时而小时而远时而飘渺,隔水相望的好处是不再压迫人的神经,不再屏住紧张的喘息,在一种介乎于氤氲与热流的波动间,感受着旧都的亲和。这样的湖充满佛性的睿智,比单纯的妖娆要耐读。在它的滋养下,仰光人都生发着一股懒散的自由基因,看上去漫无目的,松松垮垮忠厚和平,丝毫没有大都市人的轻慢和使劲。它的治安因此出奇地好,鸡鸣狗盗之事极少,这良好的秩序在我看来也算是佛国的风情之一。
(时间不够,回头慢慢补充文字和图片)

酒店对面貌似荒废的绿地,里面的房子让人想到“云气如飞而至”

一抬头,到处都是鸟。


茵雅湖边的大排档。

湖边谈恋爱的年青人,一把伞就是一个小世界。

茵雅湖。说不清哪里是它的标志性景观。

远处那个就是大金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