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MB的不消停啊!莫言得诺奖这事弄得谁不出来说上几句都混不过去了。
我听到这事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反正早晚有人要得。你这么大个国家,养了这么多的专业码字的,不用上班专门靠这个领工资,然后稿费还是自己的,如此巨大的福利全世界也没几个。这和咱妈领一群健硕男女奔战奥运一样,拿下金牌是早晚的事。而且无论谁拿金牌,拿下多少金牌,都和我无关。要是觉得这事特别可乐,那就跟着大伙儿单纯地高兴一阵子,反正回到家里一看冰箱是空的,想想市场上的猪又涨价了,红烧肉有两周没吃了,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乐也就到此为止,再收不住就显得有点二了。是人都能想明白,那快乐本来就不是你的,750万也不会有一分落入自己的腰包,破奖爱给谁给谁,我一贯就这态度。将来谁把奥斯卡拿回来了,我也不会觉得比肉价下降更有实际意义。
至于网上一片的“酸葡萄”说,得看那颗葡萄是不是你想吃的,根本吃不着也没想去吃的葡萄,酸的甜的都与你何关?所以我很纳闷,为什么总说文人相轻。这网上前呼后拥地冲上来轻着老莫的,有几个是真正的文人?
抄没抄《讲话》,实在犯不着拿来说事。这老莫也还没移民不是,既然在国家体制里混,用《讲话》来练练书法算不上大过,也无法抵消他这么多年的文学耕耘。我做媒体这些年,知道处处守住良知就得丢掉饭碗,一个人内心声音,也不必总是以呐喊的方式发出。
我这么多年没再读过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最后一篇。记得当年与子仲讨论过《红高粱》的意义,我们都认为这是有国际范儿再加了点取巧的高作。后来不读老莫也与好恶无关,反正国内小说读腻歪了就换些闲杂书读。但我不认为一个人得了奖,会振兴起整个文坛,这是扯JB蛋。得奖永远是个人的事,与大坛子无关。一个再不振兴的坛子也有可能冒出个诺奖,以往那些小国的获奖者大约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从来不是作家的使命也不是人家给你奖的理由。倒是三十年前的文坛看似很振兴,连我这样糙的稻草人都愿意挤一挤站在文学的麦地里。现在地荒了,耕耘人少了,留下一两个坚持拾麦穗的拿回了诺奖,这是荒芜带来的好。要是全民冲动地再来振兴一回,连文艺青年谈恋爱都手捧一本《收获》,下一个莫言就得被窒息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