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理意义上的文字

(2011-08-25 05:08:05)
标签:

桂林

珠海

文字

杂谈

分类: 瞎走

    有一种文字读起来是很舒服的,比如龙子仲的《哀牢山哀牢山》里面这样的句子:“记忆中,建水到江城基本就是翻越哀牢山的全路程。……”再比如(还是拿龙子仲来比一如)《乱走乱看乱抒情》的开头:“从平乐到普益,坐汽车只需要15分钟,沿江走路则走了五个小时。昨天就跑去走了这段路。——

    不带一丁点儿的张罗,既不需要形容词也不需要太复杂的动词,很容易就将语言的特质带了出来,比那些费劲八叽的文字有效率多了。读着这样干净和清凉的文字,很难拒绝与作者一道上路。我每次到了这样的段落总想多读两遍,那个好其实真是说不出来,我上面说的,也未必是它真正的好。就连老孟这样的朗诵牛人也读不出那个好,因为它不把情绪张驰在音量和字韵里,你就拿它没办法,只能随着它走却无法驾驭它。

    当然这也涉及到一个地理层面的问题,就是人得真正走在一种有起有伏,绵长地延伸出时间感的道路中。道路之所以让人感叹,正是因为它的时间感而不是视觉感,这是能耗掉你生命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论述云南还是桂林都舒服极了,舒服得什么词都可以不用,就可以获得那披挂一身的抒情。可见文字能否不纠缠,有时也可以由地理关系来决定。对于珠海这样处于三角洲末端的富庶之地,好像大白话就抡不上了,它的单薄的地理关系就摆在那,横竖都是几条直线,想描述一下从珠海到斗门的那段过程,很难从时间上找到突破口。当然也可以豁出来就那样说了:“记忆中,珠海到斗门得坐上半小时的公交车……”然后语文老师恶狠狠地给你个批语:“语言不够生动”。

    一个地理意义上的行走,于人生有着怎样的举足轻重。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像桂林这样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的地方,你的人文就显得特别实在,特别经得起敲敲打打。否则的话就变得像拉锯战一样,得使很大劲才能人文起来,一松懈可能又让对方拉回去了。这个对方是谁呢?我想了好久还真没想明白,估计不是珠海也不是斗门。没明白之前,先花里胡哨地混着吧,那种极简主义的风格俺还玩不上手呐。

 

地理意义上的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