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基课

(2007-04-16 08:18:16)
分类: 瞎记
  其实就是自然课。不过当时认为学自然知识是没用的,也不知上面哪个官僚让我们全改成了农业基础知识课,简称“农基课”。仅仅是广西这么叫,还是全国都这么叫,我也没去考证,反正学这门课就是为下乡当农伯作准备。同样莫名其妙的还有物理课,叫“工基课”,学了很多小型电泵的原理,以便我们下乡后可以搞个小水电站,在农民面前露一手。
  农基课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课倒不算完全对立。比如植物学,我们主要是讲水稻改良,除稗草施肥什么的,昆虫学我们就讲水稻害虫,我们都知道在南方螟虫是水稻普遍的祸害,其它还有什么蚜虫、稻蛉、飞虱……总之知道了不老少,除了农药灭虫,灯光诱捕,也可以请一些害虫的天敌来治它们,像青蛙、黑蜘蛛、赤眼蜂一类。你不能说螟虫就不是昆虫吧,不能说赤眼蜂就不是昆虫吧,学什么不是学呢?再比如动物学,我们不必知道非洲的原始森林里都有些什么生物链,但对猪啊牛啊鸡呀鸭呀就特搞得清楚。我那时就知道养猪最好养英国的约克夏,这种猪不光长膘快,瘦肉的比例也比较高。然后还有猪和牛的常见病,以及防治方法,这样我们顺便也学会了一些兽医知识。你也不能说只有野猪和野牛才是动物,家猪家牛就不算吧?现在想想这“农基课”还真挺齐活的,哪样也没拉下。尤其是讲到良种猪的交配一节时,还捎带给我们普及了一把性的知识。
  我们有时候会被带到郊区去采集害虫标本,这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同学会带上好吃的午餐,性质上与春游什么的沾点亲。我们得走一两个小时才到乡下的采集地,然后同学分散到田里去找水稻螟虫。样本不算很难找,有人甚至可以收半书包回去喂鸡。采到的标本会用细线固定在一截水稻叶片上,然后找一个小瓶子放入福尔马林,把标本泡进里面,瓶子外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采集时间,当成作业交上去。做得漂亮的标本老师会留下来,有机会时当成教育改革的成果展出,也好自己牛逼一把。
  其实那时我最想的,是弄两头猪来互相交配。未果。
  这些课程在我看来,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我一直都特别喜欢用微距拍昆虫,尤其是拍蜜蜂,而且我与拍摄对象的接近几乎可以做到零距离,这与我过去掌握的农基知识肯定是有关联的。没学过农基课只学过自然课的人总是问我:你怎么能这么近地拍昆虫?我怎么回答好?谁让他们丫的不给你们丫的开设农基课!
  再比如吧,我后来喜欢养小动物,猫啊狗的都养过,大凡它们染了病我从来都是自己动手治好的,绝不会去宠物医院挨宰。有一回我的狗生疥疮,全身臭哄哄的,朋友说得去找宠物医生,几十块钱一瓶的药水洗澡,一次洗一瓶一天洗一次连洗一周,还要打针……我没听完就自个儿出门,直接到楼下药店花几元钱买了一瓶复方新诺明,吃了几天疥疮就好了。后来我发现用洁尔阴来洗效果也挺好,常去买,弄得卖药的小姐一看我来,没等开口就先给我递一瓶洁尔阴过来。
  治狗在我看来是小菜,要搁以前给头牛来我都敢治。我下乡的时候,整天盼着的就是队里的牛病倒了,好让我显摆显摆,可那些牛愣不生病,急得我就差没给它们下药了。后来我又动员队长发展集体养猪(我们队太小,没养猪),我说只要有一头公的一头母的交给我,别的你就啥也不用管了,要不了两年我就让桂林约克夏名扬天下。你说我不学“农基”能有这么大无畏吗?
  我们班当时有个外号叫“毛氇氇”的(就是我的博客评论上的毛驴兄),不光个子高大,还长了一身的浓密的黑毛。记得“农基课”讲农作物抗寒时,我就结合实际地联想到,毛氇氇确实比一般的同学要不怕冷一些。后来讲到良种牲口交配时,老师说新品种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另一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我就在想:毛氇氇的出现,属于自然选择呢还是属于人工选择呢?我想呀想呀,一直想到今天也他妈的没想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