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监菜与皇家胸托

(2006-12-19 09:41:13)
分类: 瞎记
  1985年我去北京,约了一部队作者和另一广西籍女诗人出去吃饭,说好的我请客。那会我对北京的情况也不熟悉(现在就更不熟悉了),在东单好像新开了一间叫什么御膳宫的,没搞清情况就进去了,坐下来一看菜牌,傻眼了,那顿饭最少能吃掉我两月工资。正在发愣呢,站一边的小姐用醋溜土豆的语气说:菜错不了,都是皇帝吃的。
  既然进来了,总不能再领着人出去吧,我只好硬着头皮看那菜牌。
  都这么贵啊……我嘀咕了一句。
  呦,想省钱您干吗上这来!
  这态度,一看就是侍候皇帝惯了,对咱们也只能将就着服务了。我点了两个菜后,想再找便宜一点的,翻了半天没见着,就开着玩笑问那醋溜土豆:有宫女吃的菜吗?
  有太监吃的,您要?
  我差点口喷鲜血。这是我同类经历中栽得最惨的一次,以后看到所有打出皇家菜招牌的地方,我都小心地绕着道蹑足而过。
  这几年宫廷宴大家吃厌了,到处都在兴农家菜,在珠海听说光是打着农庄招牌的就有三十多家。这些农庄其实也都是些城里人在忽悠另一些城里人而已,没准前两年还在皇家系列里混呢,本质上和御膳宫没什么两样,都是在“醋溜土豆”。比如所谓的走地鸡吧,不过都是农贸市场上批量购进的,到了农庄往地上一扔,就成了环保鸡,绿色食品。有的鸡估计下地还没超过半天,就给扔锅里去了。但这种伪走地鸡可要比没下过地的卖得贵多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大家都信这个。再说买了车,不往郊区跑一跑也挺憋屈的,所以那些农庄甭管开得多偏僻,都不愁没生意。
  珠海我去得比较多的地方是淇澳岛,那里家家都在卖泥煨鸡,虽然是贵了点,但你去了不点这道菜,就像去了御膳宫非得当太监一样可笑。所以每回我都点一只泥煨鸡。我第一次吃泥煨鸡是在阳春,做法与珠海的有很大不同。阳春的泥煨鸡出来的是金灿灿的,皮脆肉嫩原汁原味。珠海的泥煨鸡都用五香大料抹着,煨出来的是黑乎乎的,口味也很重。我常去的那个可利农庄其实是湖北人开的,每回将鸡煨好后整只端上来给你先看过,然后再帮你用手撕开。虽然撕的时候是戴了安全套的,但从视觉上已经将这只鸡大打了折扣。然后你吃鸡的时候,小姐会站在一边问你好吃吗,还热心地建议你每吃一块鸡肉就喝口汤,别噎着。这态度比专侍候皇帝的受用多了。
  珠海的农家菜里,除了泥煨鸡还算有些特色,其它的基本城里的餐馆都可以吃到。还有的什么农家炒鸡,也没觉得和城里人炒出来的有多大区别。其实要把鸡做出这味,这农家至少也得是刘文彩级别的。
  今年连看了三场大片,发现都与吃有关。年初是一个馒头,年末是一串馒头,中间还夹带了一个晚饭。突然想到精明的餐饮界怎么就不及时推出一个馒头宴呢?看来馒头不光是平民爱吃,皇帝也感兴趣的,既可大雅,也可大俗。如今是崇尚大的时代,名导们非大片不拍,选角时非大波不选,弄得人一看电影就得联动食欲消化那些膨化食品。估计我们很快就只能见着大馒头而见不着普通馒头了,而且还是豪华包装,买一对大馒头,送你一付皇家胸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