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是这样炼成的》附《北京兴科迪公司·5月21日课程通告》

讲师是这样炼成的
文:刘建新
要成为一名北大公益讲座的讲师,必须经过这三关:
一、从主持分享会20场起步,这个阶段叫作学当主持人;二、开讲《梦想者的天堂》20场,锻炼与志愿者的配合,这个阶段叫预备讲师;三、完全熟记一二阶结构层次和内容,下苦功拆解、背诵、模仿,形成与自己人生经历和阅历相适应的风格, 30场之后,方能达到精熟,成为正式讲师。
这样算起来,成为讲师,大约在70~100场的实践锻炼!当然,不起步,永远达不到。
要当北大公益讲座的讲师,必须用做企业的精神来成就自己:最初没有销路,逐家上门推销,后来产销平衡,及至供不应求。讲师的成长之路也是这个规律,梓林学长让我们自己建道场,并教我们一招:“胆大脸皮厚”。这招管用!不厚着脸皮去推广,是没人来听你讲课的。
眼下人们都信奉:“好货不便宜,便宜不好货,何况不要钱的课?!”做好事,不容易,没有一种货真价实的真诚,邀请人家来听课,比邀请人来吃饭要难10倍,同理,成就一个讲师,比成就一个企业家难十倍。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准备,走在成为讲师的路上,多半会中途打退堂鼓。
北大公益讲座是场景式教育,所以,给予听众的是暖记忆——所以,形式大于内容。这个课程已经近600场,之所以受到普遍欢迎,并不是讲师讲的有多好,课件有多精彩,电影有多嗨,而是我们创造的现场气氛让人感同身受,在场志愿者的用心做到让听众相信我们的说是真的。早先听到梓林学长这样说,还以为是他的谦卑。一直到我讲过十场之后,才大彻大悟,原来这是真的。
为什么北大公益讲座很重视现场的环境布置,每到一处,再晚都要连夜布置现场?为什么讲师团远赴千里,也坚持拖着沉重的设备箱?因为我们给人的是暖记忆,所以要创造一个凝神、定气、专注、敬业、庄严的场景。条幅、音响、灯光、窗帘、座椅、隔音等诸多因素加上播放员、摄影者,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讲座的成败。
会场是否坐满,灯光、音响是否协调,环境噪音、门口的朝向,均会影响讲座效果。当然,凡事只可尽心,不可求全,不足之处,需要讲师的的慈悲胸怀和真诚的心来弥补。讲师的功力就在于: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泰然若定,当众孤独。
为什么北大公益讲座一直坚持要让邀请方提供11名志愿者的食宿行。最初,我以为是梓林学长希望有人前呼后拥,现在才看明白:志愿者在现场的所有做到,是北大公益讲座体验式教育的精髓!一般人在散场后会说:这个课讲得不错!另有一批听众很有觉察,他们告诉我:“不是你讲的有多好啦,是现场志愿者的一举一动感染了我,志愿者是怎样做到的,我很好奇!”一语道出真谛。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讲座所谓的体验,不仅是体验视频、音乐、朗诵,而是志愿者在做给你看。
梓林学长常说:“北大公益讲座是全体志愿者的。”我还一直以为是客气话,现在方知内涵之深厚,不跟随,不去做,就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以上这些,是我努力去做预备讲师一年的体会,还有更多的感觉,妙不可言:那是在讲台上流溢飞扬的喜悦,是在付出之中的享受,是拥有了改变自己的力量时的自信。
你不做,永远不知道:做一名北京大学公益讲座的讲师,是一件多么美妙神奇的事。
北大公益讲座·北京兴科迪公司·5月21日课程通告
生命之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怀;生活之于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
应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北京大学公益讲座将于2016年5月21日(周六)上午,在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分享第一阶《从生命到慧命》精华版课程。有一群蓝色志愿者,愿意陪伴各位听众,在北大公益讲座的特殊时空中,一起探索生命的品质,分享生活的智慧。
这里没有灌输,只需要用自己生命内在的能量,去感受灵魂深处最细微的诉求。
【课程主讲】
鲁瑞清
唐
【听众群体】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志愿者及其受邀的朋友,大约180人。
【课程流程】
08:30-08:45
08:45-11:30
11:30-12: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茶棚路2号(北京玉泉山西南侧)兴科迪公司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处于北京西郊美丽的玉泉山脚下。乘坐公交车469路,在茶棚路站下车。沿茶棚路向北行走大约400米,路东侧茶棚路2号(门口没有公司牌子)进院后右拐,公司办公楼二层大会议室。
自驾车导航目的地: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茶棚路2号)
【温馨提示】
1. 请参加服务的志愿者,7:45到达会场,做课前准备;
2. 志愿者着装要求:蓝色志愿者服,下着深色全长裤,深色便鞋;
3. 请志愿者推荐朋友来感受,非常欢迎未听过课程的朋友前来参加,包括12岁以上小朋友;
4.为支持环保,现场不提供瓶装水,请自带环保水杯。
5.了解北大公益讲座请关注
A. 郭梓林《思想统治企业》搜狐博客:http://guozilin.blog.sohu.com
【路线咨询】
王建国:136-859-3230
【讲座咨询】
唐
鲁瑞清:139-0116-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