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需要“断舍离”

(2016-03-22 11:13:25)

文:付宝翠  深圳307志愿者


近段时间,在家整理房间,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断舍离”,十分有意思。


“断舍离”是日本人提出来的、现在非常流行的家居整理方法。断,是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舍,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是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重点区域是书房和杂物房。在书房,我整理了一百多本相册,按照人物、日期、地点进行了分册重装,将一些散落在外面、没有入册的照片,帮助它们找到了归处。然后,在册脊上用标签纸作了说明。最后,将所有相册像书籍一样站着放进了柜子,以便查找。


相册整理完毕后,接着整理书籍。家里书太多,床头、梳妆台上、沙发边,到处都是。书房里有一张写字桌,是儿子上小学时用的。儿子上初中后,个子蹭蹭地长到了一米七,写字桌再也用不上了,但一直不舍扔掉。这一次,我把它送给了家里的钟点工。然后,添置了一个书柜,将家里的新书进行了归类,按照修行、经济、人物传记、小说等类别将书全部上架。


宽大的凸窗台上,我擦洗干净后,放上两块打坐的垫子,中间放置了一个小矮几。这样,白天,我可以坐在凸窗台上,就着落地窗绝好的自然光线看书。我再在空调管上缠绕了几根绿色植物,书房一下子便灵动起来了。


从书房整理出来、准备卖掉的过期或无用书籍,加起来有五十八斤。三毛钱一斤,一共卖了十七块四毛钱。十七块四毛钱换来了书房的整洁、有序和更大的空间。书房整理完后,重点整理杂物房。小小的杂物房,原来可以容纳这么多杂物。在整理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曾经找破头的某些物件,原来在这里。而有两包上好的宁夏枸杞,是朋友家自己种的,当时视若珍宝,一直舍不得吃,现在却已过期一年多,枸杞都变黑了。原来,再好的东西,也是有使用期限的。而时间,像个躲猫猫的孩子,瞬间就消失了。


从杂物房整理出来扔掉的杂物,让我跑了五趟楼下扔垃圾。我自己都想不明白,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我们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它们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把我们的生活空间塞得满满当当的,使我们根本没有新陈代谢的机会。


几天的“断舍离”,让我想起北大公益讲座的“一二三四五六”来。“一”就是只做北大公益讲座这一件事情,让自己专注并不断精进。生命如此短暂,把一件事做好了,就很了不起了。


回想自己全程跟随北大公益讲座的这半年来,生命态度其实已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比如,我喜欢唱歌,唱得也不错。以前,只要有朋友叫去唱K,我几乎来者不拒。每当一曲结束,朋友给予热烈的掌声、发出赞叹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没想到,不久前去了一次KTV,却感觉大相庭径,从头至尾只有一个字的感受——吵,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年纪大了,老了?停下来再仔细观察自己,噢,原来,现在的我更加喜欢静处,去觉察去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而那个热衷被掌声被赞美包围的自己,似乎渐行渐远!


再比如,朋友聚会时,我学会了静静地听,轻轻地说。在说的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了“断舍离”的美妙,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少说。说出来的,是对人有帮助的,不说无用的话占用别人的时间。


再比如,在微信上,我经常收到“今天被清了3次,你也清清吧,不用回……”收到这种信息,我一概不回复。


后来我也试着来一次这种所谓“绿化”自己的朋友圈的行动,不发不知道,一发吓一跳——发现这种简单的清理,只是物理上的清理,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徒增烦恼而已。


虽说“来者不拒,往者不追”,可当初互加微信时,一定是缘分的牵引啊!看着自己被拉黑的记录,我想总有箇中原因,这更让我看到自己还有好长的心路要走。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北大公益讲座的大家庭里,我们因为有着对生命品质的共同追求而走到一起,这样的“学长情”才可以更长更久!


生命需要“断舍离”,因为时间有限,生命有限。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容量有限的硬盘,如果不加过滤,全盘接收,电脑的运行速度一定会减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死机。只有不断地“断舍离”,舍弃无用的,用好正在使用的,永远保持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轻装上阵,人生才会轻松自在、收放自如,才能走得更远。


生命需要“断舍离”

生命需要“断舍离”

生命需要“断舍离”

生命需要“断舍离”

生命需要“断舍离”

生命需要“断舍离”

生命需要“断舍离”

生命需要“断舍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