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大公益讲座结“缘”
(2015-06-27 17:30:34)
标签:
讲座北大儿子郭梓林团队 |
梓林推荐:儿子被保送清华,作为父亲自然是一份欢喜和自豪。
作者与北大公益讲座结缘,并非偶遇,而是主动邀请。6月8日上午和晚上,北大公益讲座在赣西监狱,分别为干警和服刑人员讲了两场《从生命到慧命》,结果之一是:父亲让儿子在上清华之前,加入了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者团队,去华东交通大学、赣州大余黄龙镇中学、赣州大余中学为陌生人服务。接下来,还要参加济南-泰安的一二三阶13场课程。
这些发生的背后,一个父亲的思考,值得品味。
与北大公益讲座结“缘”
文:兰秀平
与北大公益讲座第一次接触,我相信应了“苦苦寻觅无头绪、冥冥之中有福音”这句话,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6月7日,见到郭梓林老师,有点意外惊喜。若干年前,我听过他的讲座,读过他写的书,留下较深的印象,知道他的经历丰富,游走于企业和学术之间。
这次郭老师带领的这个北大公益讲座团队,令我着实耳目一新。公益讲座团队全部由志愿者组成。讲座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认识生命,快乐人生”。因此志愿者的共同理念是:“让每一个接受过我们服务的生命:光明圆融善”。
接下来在我单位赣西监狱举办的两场讲座,让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服刑人员)的生命都有所触动。讲座之余,通过与志愿者们的短暂接触,让我带着“疑问”思考,感受到“破题”的喜悦,最终获得改变的力量。
郭梓林老师,作为讲座创始人,始终带领大家全情投入工作。他们虽“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脸上却一直带着微笑享受付出!这种工作状态让我久违了。有一次,我在微信上看到唐岚老师凌晨1时完成的文章,我问:“工作太勤奋了吧!”她回复:“多劳多得,谁做谁得。”或许这就是心中秉承“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理念,从而产生强大驱动力的表现吧。
北大公益讲座所到之处为何如此深受欢迎?接受过服务的单位往往会再次发出邀请,这验证了讲座所做证明其所说是真实不虚的,人们已经真实得到。当我向朋友推介时,大家对这种公益理念、形式都有着高度的认同和向往。我想,在当今人们的物质追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精神追求的渴望更加强烈。而实现人性的光明圆融善,就成为必然。
那日下午,正好郭老师有点空,我抓紧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何为最好的工作状态?怎样是最好的活法?
过了知天命之年再往哪去?我现在该如何做?郭老师一语点破:“在北大公益讲座里,你可以找到所有答案。”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得到一份这么好的礼物,我归结于“上帝所赐”,并首先想到要与儿子分享。本想说服儿子参加这个团队,不料,儿子早有觉悟,他说“千载难逢,机会难得”,当即答应。为此,郭老师说了一句:“这孩子与北大公益讲座有缘!”
儿子正式加入讲座团队那几日,我较为关注他的表现。心想:儿子平时在家,早上起床要“千呼万唤”,生活方面如何自理?再者,儿子顶着“清华大学保送生”的光环,会不会让学长们失望?
事实上,18岁的儿子的表现充分证明我和他老妈多虑。接下来的那几天里,他很快融入了团队,和其他学长一同生活,一同服务,一同分享。在华东交通大学关于“学习的秘诀”分享会上,儿子首当其冲,主动上台发言,毫不怯场。他还在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当下,我想跟着这个团队,把各阶的课程都反反复复听许多遍,再拓展阅读,期望稍稍悟道;以单纯的心态,通过志愿服务真诚奉献,感染身边的一些人,把社会因此发生的一点点好变化展现给世人,证明我们的价值观不仅是有益处的,而且是可行的。”
儿子回来后,十分感慨地说:“北大公益讲座团队里,除了郭老师这样的高人,还有很多‘身怀绝技’的人。”儿子表示,他想参加先前已确定的七月泰山三阶课程,并认定要向几位学长拜 “师”。
现在,我和儿子在家里经常关注讲座的种种最新资讯,父子交流的机会更多,内容更广泛。当下,我要对照北大公益讲座的理念和主题加强学习,不断修行,学习分享,享受付出。我相信,在修行道路上我会更加专注,更加精进,今后的人生道路一定会更加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