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梓林
北京梓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93
  • 关注人气:1,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2015-03-22 11:07:25)
标签:

生死

来去

人与人

四个现代化

哈勃

梓林分享(31/2015)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本期图片】:哈勃拍摄的太空


相信“死”不过是“去去就来”,这是了生死。生死了了,那么,在生死之间,利己与利他,是回避不了的,又如何去了呢?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确有一段时间,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着利他精神的,但一场浩劫,使不信任、恐惧、隔阂、冷漠、甚至仇恨,浸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革结束后,在政治上,以“落后就要挨打”、“实现四个现代化”,在经济上,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凝聚了全民共识,提振了国民的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发端。


然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亚当•斯密《国富论》思想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够把亚当•斯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完整、准确、平衡、公允地给予阐述的经济学人,并不多。经济学是不讨论道德的,为什么亚当•斯密又要写《道德情操论》呢?现在越来越让人看得懂了:一味地激发人的经济理性,固然可以创造财富,但道德缺失之后,丰富的物质财富,并不会必然地给社会带来全面的幸福。


死,是回避不了的;生,又是短暂的。在这短暂中,如何找到幸福?佛家关于修行的三个部份,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




噶当巴诸善知识关于佛佗教育,如此说道:“不害他”与“利他”此二修持中,含摄了三藏与大小乘的一切修持。因此,说到佛教,主要就是不伤害他人、利益他人和调柔自心三部分,如果具足此三部分,便是佛陀的言教。


身为佛教徒或佛法行者,无论做什么修持,最主要的重点就是:

一、不带给他人任何伤害;

二、无论做什么,都可用直接、顺便、间接等各种方式来利益他人;

三、无论自己身语意在做什么,都不要杂染会扰动自心、使心散乱的不善和烦恼等恶念;倘若能走上调伏自心的正道,常时守护自心,持守不放逸和守护自心的戒律,便是尽到佛教徒的责任了,这即是身为佛教徒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既然身为人类,特别是佛法行者,心中一定要生起利他之意愿,必须生起利他的发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来去之间,唯有利他才是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