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终当于人文处求果
为《江南都市报》报导:《于果:将民办教育进行到底》写的编者按
当一个社会因教育资源匮乏,许多愿意并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因名额有限而不能得到应有的中等或高等教育的时候,有民间的志士和资本愿意解决政府遇到的困难,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商机,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的确是一件功德无量、荫福子孙的事情。
而当一个学校在校生已经达到四万人的时候,这个掌控着如此众多生命未来前途的领导者,其身上的责任究竟有多大?这已经是一个远远超出关于个人资产的大问题。四万个生命,今后何去何从?在校期间得到的一切,将在他们一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些烙印可以是功德,也可以是耽误。
能不能给这么多的生命与蓝天般的未来,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生存之术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如何让生命从此拥有更高品质的大问题。这些年轻的生命,在校期间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并由此在心中播下一颗人文关怀种子的大问题。
在这个方面,对于相当一部份还沉迷于钱,甚至钱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民办学校来说,还不大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然而,对于江西蓝天学院这样的有十七年发展历史,并在经济上比较成功,在政治上深受政府和社会关爱的成功民办学校来说,自然是应该、也能够更上一层楼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这篇报导的字里行间已经可以看到一份光明。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而“人”不是社会的另配件,所以,当职业学校帮助青年解决就业能力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之后,学校更高的目标自然是要培养真正能够为社会担当的人,只有为社会担当的人多了,这个学校才有更光明的未来。这一点于果是看到了的,他正在努力,我们应该给他鼓励和加油!
我们期待江西蓝天学院能够培养出更多像蓝天一样心胸宽广、志向高远的人才。只要学校的领导者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就会有一份希望。
想到母校,就会想到蓝天,这是所有江西蓝天学院学子的期望,也是所有学生家长的期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