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窥视茶座兴隆秘籍

(2008-06-04 10:14:25)
标签:

杂谈

窥视茶座兴隆秘籍

(《经济学家茶座》35期卷首语)

 

 

    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快,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常常要遭遇这样一些事情:没法说明“好不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以至于说不出“为什么”;甚至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面对越来越多的这样一些问题,既然不容易想清楚,有些人就选择不去想它,而多数人却因为太忙(这是现代人生活的主要特征),已经没有时间去想了。

    然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能不想——他们是学者。在这些人当中,又有着一个显赫的族群,被称之为“经济学家”。他们,不仅把“想”当作一种乐趣,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自己“想”的结果“说”出来,或“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力——的厉害!然而,毕竟经济是大众的事,所以,经济学不能只是小众的自娱自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不仅是经济学家“虚荣”的需要,更是大众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知识需要——不去思想,并不是不需要思想。

    乌鸦都知道:有了供给与需求,就有了市场的前提。于是,首先是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需要一个比《经济研究》更贴近普通非专业客户的市场,这个市场能够让更多的买方和卖方有资格进场交易,而这个市场又必须比农贸市场更高雅更堂皇,不至于使经济学的通俗化沦为庸俗化。

    值此当时,来了一位善于“贩卖经济学知识”的高人,他背靠大东家——山东人民出版社,自己却屈身当起了“店小二”,开了一家独具特色的“经济学家茶座”。他依托京城文化高端辐射的优势,迅速打开了全国市场;借助与全国知名经济学者的良好人脉关系,统购统销上等茗品,一时间生意兴隆,让业内人士无不交口称赞。

    七、八年下来,“经济学家茶座”越做越火,长盛不衰,让经营各类茶座的同行每每羡慕不已。个中原因,除了东家开明,放手让“店小二”这个“童养媳”玩命地干之外,窃以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茶座能够始终坚持早年的“店规”,只卖经济学实证部分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品种的产品,放弃经营经济学规范部分的“怎么办”与“好不好”。这样经营风格带来的结果是,既保持了经济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理性,又避免了各类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投诉,于是,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就自然得到不断提升。当然,成功的背后永远都是秘密,外人多半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其四……

    面对这个变化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知识市场的空间将会进一步放量,像“经济学家茶座”这样的高品位茶座,决心做出一个“百年老店”,应该不是什么奢望之念。

    有生之年,愿作一名忠实的茶座常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