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掌柜
掌柜本来就是指管事的人,而“甩手掌柜”是形容甚么事情也不操心,甚么事情也不管,轻松自在。当然,甩手掌柜也分两种,一种是手下有能干的人,放手让他们去干,结果比自己亲力亲为更有效率;另一种是不负责,甚么事情不过问,不给下面的工作人员以经营上的方针,随着他们想做点甚么,就做点甚么,胡乱弄一气,没有经营目标,没有管理制度,最后因为经营上的不善而倒闭。
国外连锁性质的餐饮企业(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或销售企业(比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往往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有一套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仅在文化上形成了统一的风格,而且在经营思路上随时与公司保持一致。这些企业发展迅速,规模很大,但管理有序,看似对下面充分授权,但实际上却高度控制。所以,真正敢于和善于甩手的掌柜,并不是不负责,也不是力不从心,更不是无力为之,而是让下属“不知有之”。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把领导者分成四个等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高级的是“不知有之”。在这样的领导者带领下,大家会意识到事情有条不紊,每件事都像是顺理成章,但并不感觉到领导人的刻意经营,甚至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似乎与这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没有太大的关系。在这环境工作,人们获得自由的空间,发挥所长,给自身、机构和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
次一等的是“亲而誉之”。因为他的贡献,大家会给这一类型的领导者美好的赞誉,并希望和他们多多亲近。这是达到双向沟通的基本条件。有效的沟通能让大家不停的改进,并向更高的理想迈进。
再次一等的是“畏之”。下级对这类领导者十分害怕。因此人们只会按本子办事,听从“领导”的吩咐。结果下情不能上达、政令不能下传。大家只是原地踏步按部就班地做事,最终企业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最低等级的是“侮之”。这种领导者经常受到下级的讥笑谩骂,人们毫不尊重他的讲话和作为,这样不停加深茅盾,加剧内耗。结果君臣不睦、下情不达、政令不传。
第一等领导者,如果要退居二线,那是真的退,他不必以此试探人心,你也不必担心他背后还有什么名堂。第二等领导者要退往往是个姿态,甚至是引蛇出洞,所以,后继者一定要小心,不要稀里糊涂地顺水推舟,暴露了接班的野心——不论你是儿子,还是战友。他们才是真正想当乾隆式“太上皇”的人。第三等领导者是永远不会放弃权力的人,非到自然生命结束,绝不会当“甩手掌柜”,甚至不会当乾隆式“太上皇”,任何要窥视他们权力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只有那些城府极深的阴谋者,才能得到他们在死后赋予的权力,而且极有可能只是一部分,他们不会希望后人还会有比他们的权力更大的权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