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帝王思想与企业管理》(演讲录音之二十一)

(2007-05-01 23:42:19)
 

第三个问题,关于陈晓旭出家。网上有各种传言,有的说是为了避税。有的说是这个原因,有的说是那个原因,我也没有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我知道,这个现象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当一个人的财富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财富再继续增加时,对人的效用开始递减,这叫做“边际效用递减”。我们都有这样体会:当你挣第一个一百万的时候,非常高兴,当你挣第二个一百万的时候,就没有第一个那么高兴了。当你挣到一亿的时候,再增加一百万就没感觉了。再比方说,当你很饿的时候,五块钱一个馒头,你会买。第二个馒头四块钱,你也买。第六个馒头,一分钱一个,再吃一个。第七个馒头,倒贴十块钱,你也不吃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同样可以运用到人对财富的需求上,像陈晓旭的成功人士什么都尝过了,享受过了(我在网上看过陈晓旭的豪宅)。她忽然觉得这些东西已经没有意义了,她要找到更高的精神追求,她已经悟到在人的精神追求中,还有一种东西更有价值。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四个关系的最后一个关系,人和神的关系。她要去布道,要把爱传出去,要去传播福音,给别人精神上的安慰,而不是继续做广告挣钱。她要找到一种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事来做,这是可以理解的。人对实现自己价值的追求是越来越大的,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立功、立言、立德”。怎么超越自己呢?陈晓旭认为超越自己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为更多的人服务,做更大的好事。

有的人是天生下来,就是做好事的,有的人总是在做坏事,坏事做到一定程度,他要做好事。我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样去评价人做好事的人过去做过的坏事,但是,我们应该鼓励每一个人最后的结局是走向从善,我们对凡是从善的人,都抱以十二分的敬意。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本身是应该肯定的。中国少了一个做广告的陈晓旭,没关系,别人可以补上。多了一个有信仰的,去给人传播福音的,做好事的陈晓旭,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中国目前缺的就是信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活着没劲儿,这是中国人最大的问题。经济在发展,但很多老板玩了一圈下来,把自己给玩丢了。虽然很多人认为,如今的中国人很自私自利,但我认为当今中国,是一个最不自利最不自私的时代。你想想看,多少人他们每天根本就没有时间关照自己,白天忙,晚上应酬,卡拉OK,酒吧等等,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有半个小时给他自己,问问自己我这辈子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是人生的最快乐?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我对这种现象很悲观。其实大家都不是在为自己做事,所做的事。多数是别人说好,说是有面子,别人认为我应该这样,所以我必须这样,所以24小时不敢关机。我记得前不久有一次聚会,有一位朋友就说,作为民营企业家,什么叫成功?有两个标准:

第一个是,你们现在能不能隐姓埋名,税务局不找你,公安局不找你,安全局不找你,审计局不找你。陈晓旭现在安全地着陆了,但是有很多玩企业的,一不小心玩到监狱里面了。这样的事我们看得太多了。陈晓旭是软着陆了,这也算成功了,她玩了一个多亿资产,没有人找她麻烦,她可以软着陆。有的人则不是这样,他不敢离开,一离开就玩完了,就像坐在马桶上一样,他坐在那里,不臭,一站起来,就臭气熏天了,麻烦就来了。所以他永远不敢站起来,不敢离开。

第二个是,你能不能停得下来。当你做企业做到停不下来,你不算成功。你24小时开机,企业没有你立即出问题,你不算成功。你累死,你是头驴,你套在磨上转啊转,你算什么成功?你都没有时间想想自己的家务事,父母亲孝敬不了,没有时间管孩子,没有时间跟孩子聊天,你算什么成功?现在好像有规定,省部级高官在父亲母亲死了之后,不能以工作为由不回家吊孝。不允许这样的,你以为你是为党和国家的利益?分明是人伦丧失,为虚名所困。做父亲母亲的,你不是要给孩子多少钱,而是要给他们时间。如果一个企业家,上不能孝敬父母,下又对不起孩子,然后中间又对不起自己,没有时间想自己,那你叫什么成功呢?你根本没有找到做人的感觉,不能叫成功。

这样两个标准,很有意思。我比较赞同这样的观点。譬如说,打麻将时,你停手的时候赢的钱,才是你的钱,不停手的时候,不能说你赢了,因为下一局你可能全输进去了。企业家就是要跨越一个停不下来的阶段,以前天天都是你带着员工去谈合同,现在不需要你在场了,让该做这个事情的人去做,你就提升了,去做更该做的事情。最后你还要去做为更多人服务的大事。所以,关于陈晓旭的问题,我有这样一些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让你满意。

 

刘辉:

时间到了,今后我们还有机会请 郭老师继续谈。今天第一次论坛结束了,感谢各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