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蓝海战略》的采访(2)

(2006-06-20 21:29:41)

?/P>

       关于《蓝海战略》的采访(2)

 

采访人:《管理学家》马海宽

被采访人:郭梓林

 

    问:作者认为他们提出的蓝海战略概念,颠覆了传统战略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战略新思想;一些营销专家认为蓝海战略只是当今众多营销新概念的一种,远非作者自己宣称的颠覆性的战略新思维,称其为蓝海战术更合适些,也有人认为蓝海战略是新瓶装旧酒,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蓝海战略的核心是价值创新,但价值创新的理念人们早已熟知,为什么作者和一些观点还认为蓝海战略是颠覆性的新思想?您认为蓝海战略新在何处,或者说提供哪些新的思想、理论或方法?蓝海战略的真正价值何在?蓝海战略有什么样的缺陷?

 

    答:要颠覆传统战略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说“蓝海战略”的核心是价值创新,那实在是一句老话。公允地说《蓝海战略》没有颠覆什么,只是以一个新名词形象地概括了企业创新的不同形式。而且说的只是一些技巧层面的问题。

 

问:作者认为企业寻找蓝海的正确途径是创新,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石是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可以系统寻求,有一定范式。您怎么看待蓝海战略对企业战略、创新的设计?作者宣称蓝海战略一书中给出的框架可以帮助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成功创新,及时找到自己的蓝海,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来的。他在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阐述了创新的含义,指出: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金钥匙。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者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2)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世界保持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已经足够了,《蓝海战略》不过是这理论的形象化而已。

 

    更重要的是,知道要创新与知道如何创新是两码事儿,知道如何创新与知道如何实现创新的目标还是两码事儿,如何实现创新的目标与最终能够从创新中获得利润更是两码事儿。据众多企业家的经验表明,凡是“可以帮助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成功创新”的书,都是不可靠的,因为他能教人家成功创新,为什么自己不去创新?看来大家都知道:企业创新的约束条件太多。不是身临其境,谁也不知道有多少约束成功创新的条件。连约束条件都不甚了解,又何能奢谈“可以帮助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成功创新”呢?企业实现创新成功的因素有无数个,失败的因素只要一个就够了,书本里哪里找得到现成的招数?否则,企业家就不是一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了。

 

问:作者把竞争激烈的行业或者市场比作血腥的红海,认为会伤害企业,不利于其长期发展,您怎么看待红海的这种竞争?也有人认为蓝海战略鼓吹甩脱竞争对手,正好迎合了国人害怕竞争、不敢凭实力与对手竞争的怯懦心态,您怎么看?

 

    答:激烈的竞争确实像是血腥的红海,肯定会伤害一些企业。但是竞争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淘汰占用资源却不能提供最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这是社会进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这个代价,相对于从中得到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绝对是利大于弊。你要做企业就回避不了竞争。因为你可以创新,别人也可以创新,甚至可以模仿。

 

    当然,在我们确立了积极面对竞争环境之后,并不是要死打硬拼,而是力求出奇制胜,以自己不可被人模仿的特殊长处形成市场垄断,那就属于从“浅海”到了“深海”战略,一般的竞争者已经无法跟进了。老子说的:“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个道理一直没有被后人颠覆过。

 

2006619200022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