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大不大师,应该死了人再来讲
(2011-07-30 22:01:46)
标签:
徐克狄仁杰杂谈 |
分类: 人物立传 |
记者张守刚 北京报道
就像他的电影一样,徐克说起话来也是天马行空。
花白短悍的头发与胡须,嘴角习惯地往下紧泯着,目光炯炯——仍然是人们熟悉的那个“徐老怪”。他雪茄不离手,一个小时都笼罩在烟雾缭绕中。有采访过他的记者说,如果问徐老怪问题,一定要直接别绕来绕去,否则他的回答会是更加云山雾罩。
着实如此。比如,当问他关于3D电影的未来。他先说,3D这个时候出现,它不会走的。它不会像过去的3D一样一闪而过。可是会又来一个转折,说,“是不是所有电影都是3D的?我觉得这几年还不能绝对这样说。”
出生于越南,13岁便开始尝试拍电影,几十年来,徐克导演或者监制的电影数量令人瞠目结舌。这里面有很多成为经典,比如《英雄本色》,《刀马旦》,《东方不败》,《倩女幽魂》,以及《黄飞鸿》系列等等。但这次在拍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之前,他的新作《深海寻人》没有让喜欢他的影迷收获巨大惊喜。
有人觉得,这位偏爱怪异风格的“徐老怪”,他的最好的作品其实都拍于80年代。更有人认为,他早已经失去了向社会挑衅的兴趣,他媲美火山爆发的活力,仅仅用于制作喧闹的低档娱乐上。
不妨回味下他1988年给自己工作室制定的对导演的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后面,也不忘关键的一条“走群众路线”。而这两条有时候相互矛盾的条律,使得他的作品水准并非均衡,有时候精彩绝伦,成为经典,有时候又被斥为吵闹肤浅。
对于他的电影世界,有人如此评论:允许有失败,但不允许重复别人的脚步。
这是个很高的评价。徐克自己的解释没有这么干脆。他说,在创作一个电影,一个剧本的时候,他所要面对的第一个观众就是他。当然,一些没做过的东西,在取舍上,会放到“首要的位置”。
“当我觉得这个东西对我来讲没有太多的意义的话,我不会把它变成我创作的内容。”他说。而资深的徐老怪迷们,可以拿着这句话去影院里验证了。
“觉得刘德华就是狄仁杰”
南都周刊:中国老百姓对狄仁杰这个民间形象有一些了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怎样把握电影形象与民间形象的这个差别?
徐克:以前我拍过黄飞鸿,其实我们都是解读后再把它重新打造成更接近观众的要求。比如狄仁杰会武功这件事,因为狄仁杰一年处理一万多件案情,这其实是很繁忙的工作量,他一定遇到很多难题和困扰,他一定牵扯到自身安全的一些事情,他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就没想到自己保护自己吗?我觉得从现代人的角度来想,至少身上放把枪,或者其他保护自己的工具。我觉得,从观看这种所谓神探片的角度来讲是需要的,我们不排斥把狄仁杰拍成比较武侠和浪漫化,比较演义式的人物。
那到底他武功多高呢?我们想的是,至少他能够保护自己。我们给他一个亢龙锏,给他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之外,他基本上不是为了杀人,只是去制止他的敌人去伤害自己。
南都周刊:这样的一个形象,适合那种偶像剧的演员来演吗?像刘德华。
徐克:我主观感觉,刘德华是很适合的,而且以他的气质和外形,很适合一些到处跑动、还能用很活泼的方式面对很危险的处境。面对很高的权威,他也是用一种很幽默的态度去处理。另一方面,他是可以认真起来的,所以,我主观觉得刘德华就是狄仁杰。
南都周刊:我自己看的时候,觉得刘德华的角色有些出戏,后半部分才慢慢融进去,这种情况可以接受吗?
徐克:我觉得拍戏来讲,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其实我们尽力而为,把我们原本设定的东西尽量呈现在银幕上,希望观众喜欢我们给他的这种表达方式。
南都周刊:从类型上来说,狄仁杰这部电影不光是武侠,还杂糅了一些其他类型片的因素,比如悬疑等,你本来就想把这部电影做成一个不是纯武侠的、杂糅的一部电影?
徐克:其实武侠的类型电影里面也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分类。换句话说,每一个武侠世界都有它自己的特点,《黄飞鸿》不一样,《东方不败》又不一样。我觉得,每一个作者和他呈现的武侠世界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方向。当我们讲武侠时,它并非只有一种,而是很多种。比如说我们改编一个故事,《西游记》吧,是武侠还是魔幻?其实它里面也有中国很传统的动作设计,《三国演义》也有武侠的意味在里面。武侠只是概念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统一的说法。要细分的话,武侠也分很多类,有写实有梦幻,或者一些历史演义等等。其实它的分支很广,我们创作的空间也很大。
南都周刊:你是觉得《狄仁杰》仍然属于属于武侠片?
徐克:我觉得现在这个狄仁杰的版本是可以的,因为它里面牵涉的很多人物,都是用武侠的手段。所以狄仁杰是属于武侠片的一个类型。
“创作武侠世界,我没有停过”
南都周刊:你前几部影片,好像和武侠没有关系,现在这部片子出来,我看到宣传上说,这是“王者回归”。你自己对这评价是什么感觉?
徐克:其实我在准备狄仁杰剧本的时候,是比《女人不坏》更早。所以没有回归,我是在走这个路。所以到底是归,还是出发,我没有意识。创作武侠世界,我没有停过,一直在发展。
南都周刊:武侠片这几年,从票房和创作量来说没有前几年那么多,不像《卧虎藏龙》后出来那一批的光景,是不是观众也疲劳了,武侠这块会经过一段沉寂?您个人怎么看。
徐克:电影离不开这几种类型,现代题材、历史题材,喜剧、严肃的讲历史故事,等等。我觉得在不同阶段,这些都有。你说现在武侠片太多了,是不是该少拍啊,我觉得每个阶段都有同类型的电影出来。拍电影不是说想拍就拍,你要花时间去筹备,加上后期得好几年,三年了。我们无法预测三年后这个市场需要什么,所以要是遇到一个好的、有意思的剧本的话,就尽量把它拍好,拍好后发行的时候,遇到什么样的状况,到时候就见招拆招吧。
比如说,我们在想拍《狄仁杰》的时候,就没有想现在的古装片的状况,就只想好好把这部戏拍好,拍好后怎么发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现在你要筹备另一部戏,就不会想三年后市场会怎样。所以,我觉得尽量把自己的东西做好,让观众给你反应,我们只能做到这点。
南都周刊:如果跳出来从更高层次来看,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里一直是延绵不绝的一条线,过几年,它可能还会出现另一个高潮。你觉得会这样吗?
徐克:一定有。我觉得电影是随时空转变,和时代一起发展的。其实电影就是一面镜子,反应观众的心态和他自己在生活中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我常常说,要拍电影的话,一本书是不能缺乏的,这本书是《电影历史》。为什么在某一种时间里面出现某种电影,而且这种电影为什么给某种时间里面的人一些很满足的感觉,还造成了一种潮流出来。潮流是因为它能够改变某种传统,引发出一种新的传统出来。还有是因为它在那个时间里面,建立了跟观众的一个关系,让观众觉得在这个电影里面找到了他需要的一些东西。
南都周刊:您曾经领导了之前武侠电影的一波波高潮,包括《东方不败》,《黄飞鸿》系列。之后您会有意识地创造跟这些不一样的风格吗?
徐克:其实在武侠世界里面,有三方面可以发展的空间。第一个是武术,我们现在在电影里面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还有非常庞大的中国武术文化没有表现出来。现在由于文化的影响,很多好莱坞电影也好,欧洲的电影也好,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也好,都有包含了很多我们中国过去武侠的一些观念,甚至现在007都会武术,连福尔摩斯也学了某种防卫的能力,跟过去的福尔摩斯不同。所以在这一点上,全世界都在做这个事情。
第二个是,我觉得武侠的世界让我们很着迷的地方就是,它里面的人物气派、精神状态,都很浪漫,而且让我们收获到一种故事里面的满足感。侠客追求的精神境界,是我们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还有我觉得在武侠世界里面也呈现了很多美学上的美感,比如说在表现武侠的时候,我们常常呈现的是比较诗意的画面,里面有很多古意的东西。武侠把我们带到了我们平时生活里见不到的一个(世界),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是一种很欣赏的角度,一种怀念的角度。
“武则天立无字碑,很对”
南都周刊:无论是导演还是监制,您的作品非常多,类型很多。有一些票房非常高,有一些票房表现也平平。票房低的时候您会不开心吗?
徐克:我不开心的原因主要是投资人投资这个戏,回不了本的话,我们不愿意这个事情发生。这是必然的。另一点很重要的是,观众怎么看我们做出来的作品。其实我们为什么要拍不同类型的东西,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想要换一个角度,我们不是老拍同一种类型的电影,我们必须要去大胆尝试。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想要换一种方式找出另一个空间,希望这个空间给予我们在创作上更多的启发和参考。
南都周刊:我很早看过你的《蜀山传》,我当时觉得是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但当时评价争议很大。有人说,那个东西太早了,如果再晚几年的话,各方面会接受度更大一些。您当时只是希望能够领风气之先?
徐克:这是一个回答不了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创作过程里面,有时候会做一些累积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和提炼的东西,把这个东西做成一个也许当时观众并不习惯看的东西。如果变成一个观众喜欢的东西的话,这个东西就变成一个流行,更大的流行;可是如果观众有不同的效果的话,也是我们作参考的。
我觉得创作是,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我们很意外的,从无意中做出一个很不同的东西。书法也好,画画也好,从纸上滴了一滴墨,你从一滴墨改造成一个字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也许这个字变得很好看,由创作的意外里面你发现,原来这个字可以写成这个样子,也很有意思。
南都周刊:前一段时间,冯小刚说中国的电影圈里面没有什么大师,张伟平反驳说冯小刚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圈里面,您觉得有人堪当“大师”这两个字吗?
徐克: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由我来讲的,现在大不大师,应该死了人再来讲,我们当代人讲,很难讲。我们不能说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应该由后世人来判断,也是一个总结。
黑泽明导演给我的影响很大,我怎么称呼他,我真的不知道。可是我觉得他开发了我对电影的兴趣,给了我很多很宏远的对电影的理想跟看法。那么我是不是叫他大师,也许我不叫他大师,我可能叫他是我开蒙的一个老师。那他是不是大师?他是大师。他给我的影响比大师的称号更多。
南都周刊: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拍电影拍烦了,不拍电影?比如退休之类的?
徐克:很多年前我就觉得我可以退休,后来发现退休之后还是拍电影。拍电影就是很享受的一个职业,这世界上没有比拍电影更有趣(的事情)。所以也没有退不退休,因为拍电影是一个让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更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所以有些电影人说,退休做生意,那我觉得做选择的话,还不如拍电影更有意思。
南都周刊:最终有一天你也会故去,那么在您的墓志铭上,您希望是一个怎样的头衔,或者怎样的一句话?
徐克:其实我觉得武则天做得很对,就是立了一个无字碑嘛。当你已经故去了,你也不在乎谁的评价,你也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了。你还在人世的话,你就尽量做自己开心的事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