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韩寒郭敬明将握手言和
(2010-03-13 11:59:25)
标签:
郭敬明韩寒南都周刊文化 |
分类: 人物立传 |
几年之后,他似乎真的进入了“黑夜”。抄袭事件,对他自己,对80后文坛,对中国批评界的象征意义,多年之后将会被更深刻地认知。80后文学“三驾马车”就此分道扬镳:韩寒日渐成为公民社会的意见领袖,张悦然依然醉心于纯文学的写作,郭敬明则顶着咒骂与压力,在商业化写作之路上默然前行。
这个吊诡谜题再也难以回避:尽管恶名缠身,公共形象不佳,郭敬明为何却能获得越来越大的商业成功?
在一篇名为《既生寒,便生明》文章中,评论者如此评价他:“小四一定会成功,皆因他狠、他忍,该狂时狂,该贱时贱,该低头时低头,该出手时一点也不含糊。这个世界,从来不属于天才,只属于人精。”
韩寒每一次嘲讽郭敬明,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本刊去年刊发引起广泛影响的封面报道《公民韩寒》,他讽刺郭“男女有别”。但当媒体都跑去问郭的回应,得到的回答只是:我不评价别人
作为他的死敌,韩寒逐渐感到了对手的强大。
在“男女有别”这种被娱乐化的嘲讽背后,清晰可见两种价值观的厮杀。韩寒的嬉笑怒骂解剖了充满荒诞的社会现实,他高扬理性与常识,笔锋凌厉不乏尖刻;郭敬明则承认现实,他极致演绎了这个社会的商业逻辑,自己甘心充当一个受益的消费符号。
从话语权上看,郭氏的粉丝群仍是着迷于仰望45度角的少男少女,他们疯狂迷恋自己的小四,却发声暗哑;韩寒的拥趸则不限于青少年,他清醒而张扬的公民意识,赢得了愈来愈多公共知识分子的声援。
价值观有对峙,话语权有强弱。尽管如此,张颐武认为韩郭两人其实谁也“灭不了谁”。相反,有韩寒也有郭敬明,这样的生态才是健康的,“当前的中国社会开始能包容不同的人”。
未来会怎样?不妨看这样一个有意味的细节——
韩寒的出版人兼好友路金波有过让两人和解的尝试,他跟韩寒说:“你别骂他了,都不容易。下一代人的两个极端的偶像,英雄应该惺惺相惜才对。”
韩寒与郭敬明握手言和?这是个过于颠覆想象力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