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守刚
张守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26
  • 关注人气:7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立:亚失业是度过危机的好方案(发表时有删节)

(2009-02-24 18:07:12)
标签:

财经

金融危机

亚失业

南都周刊

分类: 深度故事

孙立是国内专门研究隐性失业的经济学家,目前为沈阳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早4年之前,她就在国内较早探讨隐性失业问题,并出版专著《转型中国之隐性失业分析与治理》一书,直到目前她仍在做相关领域的研究。17日晚,记者连线孙立教授就“亚失业”有关问题做了专访。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为了本专题报道所用措辞的一致性,本刊用“亚失业”代替了孙教授的“隐性失业”概念。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亚失业的程度,近来您是否听到过相关的案例吗?

孙立:目前的程度应该说还是中级以下吧。我所了解的沈阳飞机制造厂、黎明发动机等企业都晚上班半个小时,早下班半个小时,这种大企业都用这种方式。今年的趋势肯定是加重,在危机度过之前肯定是加重了。

记者:您如何认识经济危机下,亚失业这种现象的社会本质?

孙立:它实际上是福利的再分配,而不是福利的增加。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企业福利增加,社会福利也随之增加。但现在亚失业是社会福利的再分配,把极高就业效率下的收益分给了本来应该裁但是却留下来的那些人,重新分配了。

这个是在经济循环的低迷期,我觉得也是正常的,这是社会机制做出的必要的反应,就像一个人生病了,他就要减少运动量,暂时缓一缓,等他病情好了,重新再做。这也都是允许的。

记者:亚失业是经济危机时候的临时状态,还是就业市场的一个正常状态?

孙立:如果按照以企业和社会的公共角度来看,我觉得它算是一个人力资源分配的正常状态。

记者: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也是追求效率的,那又为什么会容忍低效率亚失业群体的存在?

孙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企业不一定是追求现期的利润最大化。它会把有效的经过培训的人力资本留下来作为人力资本的积蓄,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另外,为了未来的利润,他把高技能的人员留下来了,也是一种技术投资。

第二个原因是企业在解雇人员的时候,它是有成本的。企业解雇你,它需要补偿给你多少个月的工资,劳动法越来越健全的情况下,这个成本非常大。

第三个方面就是外来的压力。比如政府对企业有一些政策上的明示或暗示,这又是一个经济波动时期很明显的一个特征。我觉得国内的这种机制肯定是存在的,对企业来说,它也有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

第四个方面就是对于外企来讲,它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分离的。经理本身是不想裁员的,因为经理裁了人,就有人想裁经理了,经营者和职工就是一条战线上的。

记者:您是否认为亚失业是渡过危机的一个可取的方法?

孙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全世界都在用,但现在我感觉,真正引发矛盾的倒不是说这个群体。我担心的是,亚失业人群的增大,使得大量没有就业的人口更没有新的就业机会了,这才是比较麻烦的事。比如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农民工,还有就是本身就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企业就没有就业机会给他,因为大量的亚失业都还没释放。这类人更有问题了,因为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三险都不覆盖他,这些人的压力很大的,是很危险的一个群体。

如果从比较中性的角度来看,亚失业经过三到五年,经济复苏,就我的观点我觉得是可以容忍的。对企业来说未必是损失,尤其是专业技术很强的企业,最大的打击可能是那些中小型企业。

记者:按照您的观点,亚失业也是一种失业,这个人群造成的社会压力,应该如何释放?

孙立:这个在国外经常做,在国内也在做的,这个叫“企业政府公共工程”。我看现在给大学生的见习制度,就可以理解为这种工程。企业不愿要这些学生,然后政府给这些学生补贴,让这些学生到企业去见习,企业没有什么更大成本和损失,然后就暂时缓解一下这种压力。

政府和企业的公共工程能吸纳一部分劳动力,这是一方面。另外,我觉得像我们国内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还是有影响力的,它可能会让企业有滞后的释放亚失业人群。像很多国企都说我不裁员,老总都出来表态,政府给他一些支持,这是政府能做的。

另外更多的是政府善后工作了,政府要准备大量的人如果容忍不了,释放出来,就要进行整个经济危机的治理。就是一旦亚失业人群释放出来,政府要怎么救市,救的不是股市,也不是楼市,而是劳动力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