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游走笔锋 |
《长城建造者的后裔》组图之一
从相机诞生的那天起,长城就是不少风景摄影师的必拍对象。在不少人的教科书记忆中,阳光明媚,秋风乍起,蔚蓝辽阔的天空下,雄伟的长城如巨龙般蜿蜒曲折……此种形象已经为长城的“标准照”,真的是一堵Great
Wall!即使形象稍有差别,也是随着季节变化,这堵墙呈现出不同的雄姿。
由此,国外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长城与天气有关。颇具讽刺意味。
田立没有这样做,他拍摄的《长城建造者的后裔》,前几天获得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大奖。将关注点从长城这堵墙本身,转移到长城下的居民,无疑具有视点转折意味。以“后裔者”为题,更貌似为作品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获奖本来应该可喜可贺,但国内发布会当天,我看到照片却缺乏一种应有的震撼。这照片,平淡,真的平淡的很。我就一直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可是几万幅作品中挑出的获奖作品啊。
一个可能是:文化传播过程的差异,成就了这幅作品。举个例子,我们看到的埃及金字塔,同我们的长城一样雄伟廓大,如果我们的面前出现拍了金字塔旁边住的一群人,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新鲜的。但对于埃及人自己来说,未必就有这样的冲击力。同理,在长城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Great
Wall”之后,建造者与维护者就退居幕后了,长城的形象与他们无关,只是“与天气有关”,而《长城建造者的后裔》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我无意指责作品故意呈现的民俗化倾向,也无意指责作品在构图风格与逻辑关系上的无序混乱,甚至可以为它遭受的表现内容鄙陋化的指责辩护,尽管这都是备受争议的几个问题。至少,作品将长城这堵伟大的墙平民化了,这就是它的成绩。虽然,获得这个成绩的时间,也太晚了。
顺便说一句:同时获得动物组一等奖的李风的《等待做试验的猴子》,第一眼的感觉就极为冲击力。但仔细看,这幅作品太像一幅要获奖的作品了,缺乏更有冲击力的惊异感与陌生感。
《等待做试验的猴子》
前一篇:顾彬是个中国油子
后一篇:我曾经为青楼女子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