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骂我的人没资格做陈道明的粉丝

(2007-05-23 13:01:40)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发短信,说:“那些人怎么那样啊,什么都骂。”我当时没看懂这句话,没回。
过几天,朋友打来电话:“你怎么不回我短信啊?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怎么那么多人在你博客上骂你啊!”我才明白过来,马上来看看——我的博客已经荒芜了一个月了。
荒芜就有杂草。看到了这些匿名的攻击留言。
又看了半天,才大概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我得罪“明迷”了。19日我在报上做了《越王勾践》与《卧薪尝胆》的对比报道,将陈道明与陈宝国两个版本的勾践做了一场大PK,标题是《俩勾践暗战  陈道明惨败》,其中对陈道明的演技提出了严重的质疑,语言有点凌厉。难免引起明迷不满了。
其实我很愿意就陈道明在《卧薪尝胆》中的表现跟喜欢他的人讨论,但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匿名的留言一看就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伙相识的人)所为,里面根本没有对陈演技的探讨,有的只是对我的人身攻击,让人失望。以陈道明的演技、品位,他的明迷们就这点水准吗?沦落到凉粉、饭盒一样的水准了?
我批评陈道明,完全是一位专业记者对其演技的评价,不仅是我,就是普通观众都有权利作出的评价。我喜欢他的《围城》,喜欢他的《中国式离婚》,直到现在,他也是我极为崇敬的表演前辈——但这不等于我没有理智地支持他出演的每一部作品。看看他在《卧薪尝胆》中的表现,严重的重复自己,语言拿腔、姿态拿势,我们看到的只有明星陈道明,而勾践呢?对不起,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当自己的偶像遇到表演瓶颈的时候,还去盲目的追捧,只能让他继续生活在虚幻中,对自己的偶像又有什么好处?那些攻击我的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就根本不配做陈道明老师的粉丝,还是去当凉粉饭盒吧。
 
 
 

附报道原文——

俩勾践暗战,陈道明遭惨败
2007-5-19北京娱乐信报 www.stardaily.com.cn

5月10日,陈宝国版《越王勾践》荧屏开播后,他与陈道明版勾践之间的二陈“暗战”,就成了剧迷们最热衷的话题。记者在看了这两版本的勾践后,认为陈宝国版在造型、台词、表演等各个环节都绝对胜出,而陈道明在这场PK战中,因严重的模式化遭遇了表演上的“全面溃败”。


背景——
道明版:为“越王勾践”立传
41集历史古装剧《卧薪尝胆》其实是一部“越王勾践”的传记,前一半讲述他与夫差的战争,后一半是做奴隶后立志复国的历程。中间的人物千头万绪,颇有点历史史诗的味道,但从剧本来说,似乎有些平了,悬念和高潮不够。

宝国版:只表现“卧薪尝胆”
与名字不同,《越王勾践》40集的篇幅恰恰不是为勾践立传,它集中篇幅表现了“卧薪尝胆”的20年历程,这正是勾践一生中最为落魄、最为传奇的一段。电视剧塑造了范蠡、伍子胥、西施等群像,冲突比较集中。

简评:一个波澜壮阔,一个冲突集中,陈道明与陈宝国都有充分的空间展示演技。

造型——
道明版:简直就像一位武林大侠
被夫差击败以后,做了奴隶的陈道明版勾践造型,简直就像一位大侠:朝上的束发,身披深色麻布披风,再加上桀骜不驯的那股英气。陈道明自己倒是光芒四射,但如此锋芒,如何让夫差容他?不知导演和造型设计是怎么想的。
在造型上,陈道明还是使用了自己的招牌姿势,身体后倾,头向右偏,睥睨镜头,做若有所思状。这让人感觉到他在“偷懒”,根本没有好好琢磨勾践角色的特点:勾践怎么跟之前他演的康熙皇帝一个样呢?他们也没有遗传关系吧?

宝国版:黑衣散发,奴性十足
拿陈宝国的话来说,《越王勾践》不是他的一部帝王戏,因为90%的篇幅他都在饰演奴隶。而在造型上,陈宝国也大部分身着黑衣,披头散发,神态卑微,一幅奴仆模样。值得一提的是,编剧还特地安排了一场“换装”的戏:刚做奴隶的勾践,被小头目马爷强迫脱去整齐的衣装,与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喽啰换着穿,真是虎落平川被犬欺。
要说这个版本勾践的招牌动作,应该是勾践搭上套绳、为夫差拉车的镜头——奔跑的勾践既跑出了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得奴性十足。

简评:陈道明版的勾践,在画面与造型水准上绝对不是业余水平。但在表现勾践这个从大王到奴隶的转换形象上,却把脉不准。


台词——
道明版:诵读抑扬顿挫如诗人
陈道明在剧中的台词极像舞台剧,他“诵读”台词或者一字一顿、铿锵有力,或者轻柔无限、喃喃自语。但抒情风格太过,难免显得太不自然,比如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啊”、“哪”语气助词:“文种,你可是越国的重臣哪!”“大战在即,寡人心有所不安哪!”“跟着我,福没多享,罪没少受啊!”
有喜欢陈道明的观众也表示,他的台词确实太“硬”了,没有融入到勾践复杂的性格心理变化中。甚至有人形容他就是在背诵台词,“就如诗人般抑扬顿挫”。


宝国版:有点压抑,总体自然
相比而言,陈宝国的台词中规中矩,在对手戏的时候还经常有精彩之语。比如初败之后,勾践决意自杀,自称“勾践若是死了,夫差什么也得不到。”但范蠡的回答给他当头一击:“得到你的死,夫差就够了。”随后,范蠡劝勾践先投降,再图复仇甚至做霸主,对此勾践苦笑道:“霸主,现在我只想做寻常百姓,保我妻子平安。”英雄落魄之惨状,竟至如此。
陈宝国的声音有时候显得有点压抑,但总体而言还算是自然。当勾践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面对夫差,他称要“找回失去的荣誉和尊严”,但夫差的回答让他绝望:“失去的,你永远也别想再找回来。”之后夫差拔剑自尽,只剩下一个孤独的王者勾践。

简评:一位网友看完《卧薪尝胆》后撂下狠话:“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为差劲的一部电视剧,陈道明不会讲人话,从头至尾只会朗诵。”对比而言,陈宝国的台词表演更胜一筹。


表演——
道明版:是勾践?还是《英雄》秦王?
看《卧薪尝胆》的前一半,有观众就对陈道明的表演很不满,严重的模式化,缺乏有层次的角色性格变化。确实,无论勾践是大王、阶下囚,还是疯子,都让人觉得这个英气逼人、壮志在胸,倍受凌辱、励志复国的苦难感太弱了。
陈道明的演技也没能借勾践这个复杂的角色更上一层楼。在出征吴国前,他在士兵前讲演,称“不是越国嗜血,不是勾践好杀,是我们别无选择!”念这段话的时候,陈道明恍惚间又回到了电影《英雄》中的秦王,其抑扬顿挫的声调好似那段备受讥讽的台词:“那就是和平!”《英雄》之后多年了,怎么就是不长进?

宝国版:“心理演技”再成杀手锏
在《大明王朝》中,陈宝国就以“心理演技”征服了观众,而在《越王勾践》中,这招又是他的杀手锏。从目前播出的部分来看,陈宝国紧紧抓住了勾践的在危急时刻的表现,并在心理独白中表现出来,难得的是,这种独白并不让人觉得突兀。
例一:本来胜券在握的勾践,得知大将军灵姑浮全军覆没,一声哀叹:“你误我不浅……”从得意到惊愕、犹疑、失望、愤怒的情绪淋漓尽致。例二:在范蠡的努力斡旋下,夫差终于同意勾践投降。当士兵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勾践后,勾践将杯中酒浇向士兵,称要庆贺,内心的痛苦在不言语中流露出来。

简评:作为实力派,陈道明与陈宝国都会用眼神演戏,但陈道明越来越重复自己,在他眼神中你看不到勾践,只看到陈道明。


前瞻:
陈道明:表演瓶颈亟待个人突破
在《卧薪尝胆》中,一直被视为演技派的陈道明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他到底是否适合饰演古装剧?其实,《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皇帝已经备受争议,《英雄》里的秦王更是留下笑柄。相比起来,他在《围城》、《中国式离婚》等现代戏中的表演却堪称经典。
第二,毋庸讳言,陈道明的表演已经遇上难以突破的瓶颈。他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严重地重复着自己:表情僵硬、咬词铿锵,又突然会爆发似的声嘶底里……他已经陷入自大、自满与傲慢中难以自拔。如此下去,恐怕很难在表演上再有所作为。

陈宝国:告别“非正常皇帝”角色
从《大明王朝》中的嘉靖皇帝,到此次的勾践,陈宝国演的都是性格上有问题的“非正常皇帝”,而这种“非正常”恰恰给了演员极大空间。这也正是影帝梁朝伟等人最喜欢演“反派”的原因。
从个人表演成绩来说,陈宝国其实并不强于陈道明,但他在遇到每一个角色的时候,都力图突破之前的自己,却是他的过人之处。他曾经发出“不演帝王”的承诺,就是因为怕重复自己,而他正在拍的电视剧,就是一部在澳洲拍的当代剧,陈宝国透露角色“很有挑战性”。

PK结局——
这本来应该是一场势均力敌、难分伯仲的PK。如果放弃饰演的角色,单纯让陈道明与陈宝国个人进行较量,绝对让每一个剧迷为难。因为,同样作为实力派男演员,同样饰演过多个皇帝,同样在表演领域卓有建树,让“二陈”中的哪一个败北,都难以服人。
但在此次勾践角色的PK战中,结果却不再有争议。俗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演技又何尝不是如此?陈道明没有理由守着自己的“角色薄”上继续自满,也不再应再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虚妄,因为在这一次演技大PK中,他败了,而且是惨败。
信报记者 张守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