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新说--
如果说孔子是圣人,那么庄子就是神仙。孔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土地,庄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空,他们是中国的一天一地。
如果说孔子是圣人,那么庄子就是神仙。孔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土地,庄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空,他们是中国的一天一地。
我讲《庄子》不是成功学,讲《论语》也不是成功学。我讲的就是"心得",不是"学",如果是"学"我也不会拿到电视来讲。
我不主张用急功近利的角度接近经典。儒也罢,道也罢,不能拿有用没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庄子整体思想中消极的东西是毋庸讳言的。
我并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些天最大的事情不是签售,而是院里的招生。要说今年的计划,我的回答是:做个好老师,做个好妈妈。
于丹:《庄子》心得不是"成功学"
庄子与孔子--
如果说孔子是圣人,那么庄子就是神仙。孔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土地,庄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空,他们是中国的一天一地。
如果说孔子是圣人,那么庄子就是神仙。孔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土地,庄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空,他们是中国的一天一地。
记者:看了你的《庄子》心得,有网友评价说比《论语》心得讲得更有趣。你也曾说你内心更喜欢庄子,那讲起来是不是更轻松一些?
于丹:当时《百家讲坛》找我的时候,是希望我讲论语,讲《庄子》是我自己提出的,因为《庄子》我一直在读,它面对的是个体生命,也有我的个人生命色彩,而孔子更多体现的是社会理想。当然,从职业态度上来说,两个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从准备情况来说,《庄子》心得释放的更多是我之前的阅读积累,是自自然然、顺利成章地出来的,不是为了上《百家讲坛》专门去读《庄子》。但准备起来,它花费的时间比准备《论语》的时间很多。因为《庄子》的原文比《论语》多,而且其中更多的是哲学的东西。
记:在《于丹<论语>心得》中,你曾经用"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它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亘古不变。"等来勾勒孔子的形象。那庄子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于:如果说孔子是圣人,那么庄子就是神仙。孔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土地,庄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空,他们是中国的一天一地。庄子是自然生命人格的超越,孔子是社会人格的实现,他们是中国人不同的两个精神堤岸。我新书序言是自己写的,题目是《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文章没有用过多篇幅用在庄子这个人上,只是提供了一个参照,通过它,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个人生命中的逍遥游。
记:大家一直再说"儒道互补",这也意味着在价值观上有一些抵触的东西。而你前后把两者都讲了,其间如何处理其中抵触的东西?
于:这里面肯定有抵触的东西。但大众传媒,面对的不是学界和研究者,它面对的是最广大的观众。所以,所有涉及学术观点论证、思想内在矛盾以及哲学理念这些东西,我都不提出或展开。如果这些话题引发过深的学术论证,那对大众来说,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
记:听你关于《庄子》的讲座,孔子和惠子都成了反面形象?境界上,你是否认为孔子和惠子的境界都比庄子低?
于:应该说庄子与惠子都是智者。你说的情况只是庄子的一种论辩方式。包括孔子出现过很多次,都是被纳入庄子的语言体系。所以,不能完全拿《庄子》来理解孔子或者惠子的全部思想,它是不能完全作为依据的。
于丹:当时《百家讲坛》找我的时候,是希望我讲论语,讲《庄子》是我自己提出的,因为《庄子》我一直在读,它面对的是个体生命,也有我的个人生命色彩,而孔子更多体现的是社会理想。当然,从职业态度上来说,两个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从准备情况来说,《庄子》心得释放的更多是我之前的阅读积累,是自自然然、顺利成章地出来的,不是为了上《百家讲坛》专门去读《庄子》。但准备起来,它花费的时间比准备《论语》的时间很多。因为《庄子》的原文比《论语》多,而且其中更多的是哲学的东西。
记:在《于丹<论语>心得》中,你曾经用"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它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亘古不变。"等来勾勒孔子的形象。那庄子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于:如果说孔子是圣人,那么庄子就是神仙。孔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土地,庄子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空,他们是中国的一天一地。庄子是自然生命人格的超越,孔子是社会人格的实现,他们是中国人不同的两个精神堤岸。我新书序言是自己写的,题目是《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文章没有用过多篇幅用在庄子这个人上,只是提供了一个参照,通过它,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个人生命中的逍遥游。
记:大家一直再说"儒道互补",这也意味着在价值观上有一些抵触的东西。而你前后把两者都讲了,其间如何处理其中抵触的东西?
于:这里面肯定有抵触的东西。但大众传媒,面对的不是学界和研究者,它面对的是最广大的观众。所以,所有涉及学术观点论证、思想内在矛盾以及哲学理念这些东西,我都不提出或展开。如果这些话题引发过深的学术论证,那对大众来说,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
记:听你关于《庄子》的讲座,孔子和惠子都成了反面形象?境界上,你是否认为孔子和惠子的境界都比庄子低?
于:应该说庄子与惠子都是智者。你说的情况只是庄子的一种论辩方式。包括孔子出现过很多次,都是被纳入庄子的语言体系。所以,不能完全拿《庄子》来理解孔子或者惠子的全部思想,它是不能完全作为依据的。
庄子与成功学--
我讲《庄子》不是成功学,讲《论语》也不是成功学。我讲的就是"心得",不是"学",如果是"学"我也不会拿到电视来讲。
我讲《庄子》不是成功学,讲《论语》也不是成功学。我讲的就是"心得",不是"学",如果是"学"我也不会拿到电视来讲。
记:你的《庄子》心得在电视上播出之前,就有人质疑说,庄子自己并没有要追求成功,他也不是成功人士啊!你讲了有什么用?但现在听你的讲座,似乎有些励志学、成功学的味道。
于:我讲《庄子》不是成功学,讲《论语》也不是成功学。我讲的就是"心得",不是"学",如果是"学"我也不会拿到电视来讲。庄子对于中国人他的位置应该是什么,我已经说了很多,但从来没说过讲他就是成功学。
记:那通过这十讲的篇幅,你讲完后,希望观众从中得到什么?
于:十讲的题目在哪儿。我选择了大众传媒可以承载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同的角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出来什么就是什么,至少从我的角度,我没把他当成"成功学"。
记:一位观众托我问你,你的讲座适合哪些人听?比如你说庄子追求内心的本真和精神的逍遥。但现在有很多叛逆性格的小孩子,听你的讲座会不会更加率性而叛逆?
于:我自己初看庄子十多岁,我看了20多年了。我觉得论语也罢,庄子也罢,都要通过一生来慢慢感悟。任何一个时候,你都不能说掌握了全部真理。人的悟性有大小,情况不一样,用一生来读庄子,你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
于:我讲《庄子》不是成功学,讲《论语》也不是成功学。我讲的就是"心得",不是"学",如果是"学"我也不会拿到电视来讲。庄子对于中国人他的位置应该是什么,我已经说了很多,但从来没说过讲他就是成功学。
记:那通过这十讲的篇幅,你讲完后,希望观众从中得到什么?
于:十讲的题目在哪儿。我选择了大众传媒可以承载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同的角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出来什么就是什么,至少从我的角度,我没把他当成"成功学"。
记:一位观众托我问你,你的讲座适合哪些人听?比如你说庄子追求内心的本真和精神的逍遥。但现在有很多叛逆性格的小孩子,听你的讲座会不会更加率性而叛逆?
于:我自己初看庄子十多岁,我看了20多年了。我觉得论语也罢,庄子也罢,都要通过一生来慢慢感悟。任何一个时候,你都不能说掌握了全部真理。人的悟性有大小,情况不一样,用一生来读庄子,你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
质疑与回应--
我不主张用急功近利的角度接近经典。儒也罢,道也罢,不能拿有用没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庄子整体思想中消极的东西是毋庸讳言的。
我不主张用急功近利的角度接近经典。儒也罢,道也罢,不能拿有用没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庄子整体思想中消极的东西是毋庸讳言的。
记:你讲授《庄子》,一边很多人力捧,一边很多人强烈质疑。首先在庄子该不该讲上,就有人疑问,有人觉得理解庄子必须去读原著,不能听你文化快餐式的解读?
于: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我是更希望更多去看原著,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但《庄子》的篇幅比论语还难读。《百家讲坛》是一个引子,通过这个引子,大家有兴趣去阅读元典,这也是我讲座的最大目的。
记:你讲的是《庄子》,但听来却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故事穿插其中。有网友在甚至强烈要求将"于丹《庄子》心得"改名为"于丹讲故事"?你怎么看?
于:但你能说里面没有庄子吗?我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庄子,以自己的体悟切近庄子。我论语也是这么讲,在传播策略上,我的庄子与孔子没有区别。我是传播学者,我想的是传播策略,想怎样让庄子到达观众,让他们接受起来更方便。用当下来激活经典,让经典永远活在当下。
记:所以有人称你是"大众文化传教士"。
于: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个人不是很认可。传教士有宗教色彩,我还原经典,不带有宗教色彩。
记:庄子的那些逍遥游等思想,在现实中行得通吗?这可能是你讲《庄子》受到最大的质问。比如很多人是为生存而奋斗的,比如要供房子,要养孩子等等。在为生存奋斗的时候,他们还有可能达到超脱的境界吗?
于:我不主张用急功近利的角度接近经典。儒也罢,道也罢,更深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自觉性,不能拿有用没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我只管把庄子推荐给大家,让大家去感受。也许到了穷败的那天,很多人心里还是有庄子,但即使现在很多人衣食富足,但仍然心里没庄子,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记:那么自己你对庄子,有没有保留意见或者说批判的地方?
于:批判当然有。庄子整体思想中消极的东西是毋庸讳言的。但在这个仅仅十讲的大众讲座中,我不可能做学术探讨。了解《论语》的人不多,了解《庄子》的人就更少。我不可能在刚开始介绍庄子的时候,就做他哲学思想的批判,这个是不符合节目定位的。我只能把庄子最接近当下生活、最容易让人们接近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至于全部,当然希望大家去读原著。
于: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我是更希望更多去看原著,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但《庄子》的篇幅比论语还难读。《百家讲坛》是一个引子,通过这个引子,大家有兴趣去阅读元典,这也是我讲座的最大目的。
记:你讲的是《庄子》,但听来却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故事穿插其中。有网友在甚至强烈要求将"于丹《庄子》心得"改名为"于丹讲故事"?你怎么看?
于:但你能说里面没有庄子吗?我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庄子,以自己的体悟切近庄子。我论语也是这么讲,在传播策略上,我的庄子与孔子没有区别。我是传播学者,我想的是传播策略,想怎样让庄子到达观众,让他们接受起来更方便。用当下来激活经典,让经典永远活在当下。
记:所以有人称你是"大众文化传教士"。
于: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个人不是很认可。传教士有宗教色彩,我还原经典,不带有宗教色彩。
记:庄子的那些逍遥游等思想,在现实中行得通吗?这可能是你讲《庄子》受到最大的质问。比如很多人是为生存而奋斗的,比如要供房子,要养孩子等等。在为生存奋斗的时候,他们还有可能达到超脱的境界吗?
于:我不主张用急功近利的角度接近经典。儒也罢,道也罢,更深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自觉性,不能拿有用没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我只管把庄子推荐给大家,让大家去感受。也许到了穷败的那天,很多人心里还是有庄子,但即使现在很多人衣食富足,但仍然心里没庄子,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记:那么自己你对庄子,有没有保留意见或者说批判的地方?
于:批判当然有。庄子整体思想中消极的东西是毋庸讳言的。但在这个仅仅十讲的大众讲座中,我不可能做学术探讨。了解《论语》的人不多,了解《庄子》的人就更少。我不可能在刚开始介绍庄子的时候,就做他哲学思想的批判,这个是不符合节目定位的。我只能把庄子最接近当下生活、最容易让人们接近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至于全部,当然希望大家去读原著。
心态与状态--
我并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些天最大的事情不是签售,而是院里的招生。要说今年的计划,我的回答是:做个好老师,做个好妈妈。
我并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些天最大的事情不是签售,而是院里的招生。要说今年的计划,我的回答是:做个好老师,做个好妈妈。
记:你去年年底的签售之火爆,曾经创下了记录。几个月内,突然那么多人喜欢你,书卖了200多万册,你可以说"有名有利"。你的生活和心态有什么变化?是不是也会用庄子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于:我觉得现在没有可调整的。我读了20多年庄子,不会现在急功近利来用庄子来调整自己。我并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我在学校教学还是教学,学生还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大变化呢?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他们对我都没有什么变化。最大变化就是时间紧张而已。
记:工作忙了,有没有请个助理或者经纪人?
于:没有。我现在不需要助理,我以后也不需要。我做系主任工作也很忙,但我没用过助理。我自己可以把生活打理得很好。
记:有人说你成名了后就脾气大了。比如前段时间闹出的"天价作家班"事件,你的退出被一些人看作是耍大牌。孔庆东还在博客写到这个事情。
于:天价作家班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了。我退出,决不是因为我没有时间。我只是凭着学者的良知,想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孔庆东老师知道这个事情,如果你从孔老师那里得到我脾气大的评价,你可以跟我说。我觉得他也不会这么认为。
记:这周末你就要签售《庄子》心得了。除了签售,今年的计划是怎样的?
于:我这几天忙着做院里的招生文件,还要出差到杭州,在签售之前会跑回来。其实这些天最大的事情不是签售,而是院里的招生,这对我来说是大事,学校永远在我的心里是第一位的。要说今年的计划,朱军也曾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做个好老师,做个好妈妈。概括来讲,这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于:我觉得现在没有可调整的。我读了20多年庄子,不会现在急功近利来用庄子来调整自己。我并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我在学校教学还是教学,学生还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大变化呢?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他们对我都没有什么变化。最大变化就是时间紧张而已。
记:工作忙了,有没有请个助理或者经纪人?
于:没有。我现在不需要助理,我以后也不需要。我做系主任工作也很忙,但我没用过助理。我自己可以把生活打理得很好。
记:有人说你成名了后就脾气大了。比如前段时间闹出的"天价作家班"事件,你的退出被一些人看作是耍大牌。孔庆东还在博客写到这个事情。
于:天价作家班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了。我退出,决不是因为我没有时间。我只是凭着学者的良知,想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孔庆东老师知道这个事情,如果你从孔老师那里得到我脾气大的评价,你可以跟我说。我觉得他也不会这么认为。
记:这周末你就要签售《庄子》心得了。除了签售,今年的计划是怎样的?
于:我这几天忙着做院里的招生文件,还要出差到杭州,在签售之前会跑回来。其实这些天最大的事情不是签售,而是院里的招生,这对我来说是大事,学校永远在我的心里是第一位的。要说今年的计划,朱军也曾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做个好老师,做个好妈妈。概括来讲,这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前一篇:下午到三联书店,买书若干
后一篇:张守刚,站在世界顶峰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