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诗人黄亚洲
被黄亚洲感动,不是因为《日出东方》、《开天辟地》这些大部头,而是因为那首写给 巴金先生的悼念诗,那首诗这样开的头:“您陨落的时候/家没有陨落/春与秋,也没有陨落。”
我一直认为,诗人应该是最感性的,一草一木都能引起他的创作冲动。一定程度上,黄亚洲也是这样的。比如他到新疆,11天写了24首诗,出访波兰,8天写了18首诗歌,重走长征路,又一口气写了60多首诗。走到哪里,笔下都是诗意盎然。
但这种感性诗意绝对不是文字上的随意。专访那天,黄亚洲正好来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的一个会议,我们就在他下榻的酒店房间见了面。采访结束后,按照他的要求,我将整理好的录音文字稿给他审阅。而等两个小时过后,我再过去拿稿件的时候,我几乎惊呆了:稿件上写着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原来的文稿几乎全部被淹没了。
他说,他这样认真,是因为他谈的是这部沉甸甸的《红楼梦》。
而一位之前只读过两遍《红楼梦》的诗人,他的剧本能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我想起了他诗歌《死火山》的最后两句:“蓄有泪水者,离死亡最远”。黄亚洲说,他写的不是火山,而是人。人如果有泪水,说明他有情感,没有麻木,在任何一个时刻,他都可能悄然爆发。
前一篇:长征路,乘着飞机怎么“重走”?
后一篇:来生书(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