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足球没戏,“恶搞”有理

(2006-07-23 11:37:18)
足球没戏,“恶搞”有理

作者:无苇渡江
 
    虽然声名鹊起源于“恶搞”,但对于胡戈、猫少爷而言,几乎没有人将他们列入“恶人”之列。最严重的指责,来自于某导演“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的经典怒斥。
    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恶搞短片”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影像为手段的批评方式,一种草根挑战权威的象征,一种新兴创意文化的代表。这也给胡戈、猫少爷等人增添了压力。“馒头”事件后,胡戈先后推出《春运帝国》、《鸟笼山剿匪记》,这两部片子被评价为“平庸之作”,连胡戈自己都不满意。失去创意的胡戈,内心的焦灼堪比拍摄《无极》时的陈凯歌。
    终于,我们等来了猫少爷和他的《中国队勇夺世界杯》,创意四射,精彩绝伦。
    这个短片能以超过“馒头”的速度迅速窜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触动了中国球迷内心的同一处伤痛,就像猫少爷所言:“中国队靠实力肯定不能夺冠,我们只能做个梦幻版”。足球没戏,“恶搞”有理,在背后,其实是对中国队“怒其不争”的极度失望。而当年,胡戈的走红,也正是由于迎合了广大影迷对《无极》的失望情绪。
    已经很难探究“恶搞”一词的确切来源,猫少爷的观点是:这玩意纯粹是媒体炒作的噱头。是啊,不仅“搞”,还“恶”搞!这个词的横空出世起初确实抓人眼球,被“恶搞”的人大发雷霆也可以理解。但随着一部部“网络大片”的推出,“恶搞”之“恶”的噱头却在悄然淡化,披着“搞笑”的诱惑外衣,与“无耻”越走越远,与“贬义词”的帽子也若即若离。正可谓:“恶搞”不恶。
     “恶搞”不恶,这不仅是一种评价,更应该是一种标准。如果“恶搞”短片成为人身攻击的工具,如果“恶搞”亵渎了我们的情感底线,那这样的“恶搞”,必定会被网友唾弃。“恶搞”也要心存善意,只有如此,胡戈、猫少爷们才能愈行愈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