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河田氏始祖田吉墓碑及宗支碑

分类: 墓志铭 |
“曾家垭旁垂壸范,刘东池旁著芳规。”这是一位田氏女眷的墓联,它描述了刘家河田氏的聚居地。
一、始祖田吉墓碑
田氏始祖田吉,字仁宇,墓在曾家垭老坟梁,碑重立于咸丰五年,有重立碑志:
天地有变迁,人世有更替,功名立千古而不朽者,惟有祖德与宗功耳。余始祖创业绵东六里,居住刘东池,诗书传家,训子义方。殁葬于斯,竖有碑志。不意嘉庆年间囗囗囗囗,未能重镌。过后子孙繁衍,名列膠庠者有,莫不称其名门巨族,岂非祖德宗功之隆也?嗣孙虽繁盛而墓志阙如,春秋设荐,目睹遗憾。祖德难忘,于是四房嗣孙等,重勒松阡,囗知先泽创业之不易,而知木本水源之囗矣。
宗支所传排序:“春光白龙举相宇,有齐自现嘉多年,学儒行孝为君子,修德成功显祖先。”
清咸丰五年岁次乙卯某月某日吉旦。
碑阴重镌了康熙六十年田吉的自序,长1.4,高1米,30列,单列20字许,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
天命将终自序碑记
今夫两仪初判,而五行攸分,天有星辰,地有山河,/人有子孙,接续而行,固乾坤亦永赖矣。自伏羲以来/几千万矣,其间之功臣名将,班班可考有百矣,囗囗/人往,名节著于天壤,历千古而如见者,非典籍碑文/,其何以前有所考,后有所知乎?
余名吉,字仁宇,乃三/晋之后,田齐之苗裔也。鼻祖因军务奉命/征寇,荡平,遂落业剑州元(山)场之下,铁(佛)山之傍田家坝/居焉。蒙天默佑,族盛人兴,接续以至本朝,数/十代矣。曾祖讳会龙高氏。祖讳良佟氏。父讳光芳。杨孺人之子也,同胞八人,余序第六。长济,次溢,三勋,四滋,五阜,七学。各自分居,子孙繁衍,无非宗功/祖德之所感乎!余入赘张姓,元配张氏,生一子,名有玺,完娶;四女于归,俱属门楣。不意元配分镜,葬于张/姓之茔。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至绵。次娶谢氏,生一子,/名有瑾,完娶,幸列胶庠。岂料次娶仍效鼓盆,葬于境/内曾家山,艮向坤。三娶詹氏,生二子,名有瑜,有琳,长/完娶,琳幼小。三女俱未成人。
余曾修房建屋,虽非大/夏,聊蔽风雨之栖。田地虽不广阔,颇足日用之费。栽/桑培蜡,可为资生之计。惟在子孙之勤俭世守,以不/坠父作子述之绪耳!余生平虽无善行可嘉,在剑曾/有匾额之旌,移绵屡受琴堂之绶。纵不能登仕籍而/列儒林之望,幸获耆民宣明圣谕之尊。如能为/人,不过求无忝所生焉而已矣,奚有功勋伟烈留于后世哉!
岁在辛丑,行庚六十三岁,天命将终,遗于渊源,并生庚元辰。生于已亥年十二月十八日卯时,/亡于辛丑年八月二十一日戍时。倘不镌碑,恐后/年久,宗支分派,莫知所考,则耳孙既不能见,而/安得谓闻者之不足以阅千古而如见乎!是为序。/
康熙六十年(1721)岁在辛丑季冬二十七日,先祖立碑
二、田氏规矩碑
碑在刘家场东北近2里刘东池、石垟院旧址,即田氏紫荆堂处。立于前廊,宽0.97,1.96米,字径3-3.5厘米。云:
从来人情之所欣者,莫大于生存,其最哀者,莫甚于亡绝。使生存而自为生存之计,则亡绝者长逝,魂魄抱无穷之悲矣。属在一/脉宗亲,可得而恝然晏如乎。询其自始,则本世祖会龙公,由宦入川,遁籍于剑之南鄙。公德延世祚,生曾孙同胞八人。而田公讳/吉,(字仁宇),士中之竞秀脱颖者也。志仿微子,实让等太伯,遂迁于绵东之刘东池,即今之竖碑处也。公生子五,长曰有玺,次曰有/瑾、四曰有余 ,有林即其季也。天祚明德,宜尔子孙振振兮,理固然矣。夫何三房不忝世德作求,竟等容城之无嗣。而鸿胪之请,景/风之(求,为)之咸开,迄今之繁昌炽盛者,实成三房之鼎峙焉。孰意幺房自璋公再传,亦以无嗣闻,意者天其阨田氏季子乎?抑别/有故也。夫人伦危亡既久之后,无以继之,则枝叶凋敝,反抱根本之伤。善为全之,虽形气暌违,莫非精神之接,是在孝子慈孙乎?/族中协议,以其遗分及其行斗,归作蒸尝,以奉祭扫,余且延师训课子弟。议立十规,永为族宝,俾一族共敦仁让之风矣。镌之于/石,立于庭堂,以志不忘。于戏!善矣哉!方春秋之祀享,既可伸诚意于高曾,当诵读之通明,复可验培植于子嗣。则生存得日盛,而/亡绝者不至竟湮,岂不懿哉!岂不懿哉!余因不揣固陋,援笔而录其巓末,为之记。
一、孝弟宜敦也。盖孝弟为百行之原,我族有不孝不弟子孙,轻犯者责,重犯者合族同首。
一、祭扫宜诚也。先祖坟茔,地关本原,我族春秋祀扫,务合族齐集,以昭仁孝。
一、子弟宜训也。训教乃父师之责,童蒙为圣功所基,我族为父兄者,务宜各切教训,重道尊师,以成子弟之贤。
一、节义宜重也。节义者,天地所敬重,人纪所赖以扶持者也。我族有立节守义之行,合族同相扶持。有轻凌者,经族长及合族议罚。
一、尊卑宜辨也。尊卑之分明,则亲亲之义立,及恃才逞势,擅犯尊卑者,任合族分别轻重治处。
一、祖茔宜培也。朝廷宗庙、百姓坟茔,我族有不念先祖、擅行砍伐树木、畜牧践踏者,从重责罚,外姓亦然。
一、孤寡宜矜也。鳏寡孤独,乃穷民之无告,况属一脉儿郎,忍于坐视乎?我族宜各循忠厚,特加矜恤。婪吝者合族同斥。
一、族长宜慎也。一族之规,视乎族长一人。苟议立失人,则百端俱弊。我族议立,必由族中老成忠厚者选当,不得私意当替。
一、雍睦宜敦也。雍睦之谊不讲,则雀角鼠牙,动起争端。我族微末重务,许凭族长及合族邻亲协论理息,若有寻畔生非,擅行兴讼者,以不孝不弟论。
一、族风宜整也。一族俗尚,宜关风化之原,不得以外姓乱宗,忍先祖血食属于他人,违者禀族长,逐出我族。宜敦朴除华,勿匪彝慆淫,违者轻责重首。
大清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嘉平月上瀚日谷旦
祠内有1995年《紫荆堂志》、1999年《剑门田氏源流》。
考田氏家源,明初有始祖田玉春,陕西蒲城县人,于明洪武四年奉命征蜀,在剿除王明升后镇守四川,遂落业于剑阳水磨屯。二世祖田闵号明道。三世祖田百恩,迁业剑南元山场下、铁佛山旁田家坝,生田代龙、田会龙。田会龙配高氏,生田良。田良,字邦举,配董氏,生田光芳。田光芳,字相卿,配杨氏,生八子。长田济,字新宇,居李家井;次田溢,字宏宇,居三洞磨;三田勋,字高宇,早卒;四田滋、字成宇,住剑阁老业;五田阜,字林宇,居迎水庵;六田吉,字仁宇,即刘东池田氏始祖;七田学,字儒宇,居元坝子、花竹林。
田吉(1659~1721),字仁宇,入赘张氏,生田有玺。康熙三十六年(1697),田吉迁绵东刘东池,修房建屋,载桑培蜡,为耆民。配谢氏,生田有瑾,配詹氏,生田有余、田有林。康熙六十年作《天命将终自序碑记》,同年八月去世。
田有玺生田陂、田嗣齐。田嗣齐生田自福、田自寿。田有瑾生田显齐、田光齐。田显齐生田自兴、田自儒、田自坤。田光齐生田田自亨、田自禄。田有余,又作田有瑜,生田恭齐、田玉齐、田振齐、田荣齐。田恭齐生田自容、田自琳、田自雄、田自贵;田玉齐生田自仁、田自义;田振齐生田自立;田荣齐生田自治、田自发。田有林,又作田有琳,生田辉齐。传田自璋。传田映喜。
田氏字辈根据田玉春的一首联诗而定:“春光白龙举相宇,有齐自现嘉多年,学儒行孝为君子,修德成功显祖先。”
族规一共十条,内容有敦孝弟、诚祭扫、训子弟、重节义、辨尊卑、培祖茔、助孤寡、立族长、敦雍睦、整族风等。族规秉承儒家忠孝信义的核心要义,根据皇帝圣谕订立,起规范约束田氏族人的作用,属于民间自我管理。族规每年在开宗祠祭祖之时要当众宣读,在族人反复不断的记诵中,将价值系统撒播与植入人心,达到对田氏文化传统的认知、理解、赞同和支持,族人在祠堂与族规中获得向心力和归属感。
族规虽只十条,却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如中庸思想、自强不息精神、敬重知识和文化、宣扬包容与权变等。有学者论证,作为世界著名的苏格拉底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今生当如何?中国人以家族、家谱、祠堂、坟茔做出了回答:我从哪里来——从祖先处来,作为代相传承的历史和现实见证,家谱、祠堂、祖坟等自然而生;我到哪里去——死后入祖坟、上家谱,成为家族荣光的一分子;人生如何度过——孝敬父母、忠于君王、光宗耀祖,为家族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从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李戴于2022年5月2日、15日访,受何大富大哥午餐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