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泉史迹】杨家湾杨氏

分类: 墓志铭 |
杨氏居云盖山东南麓杨家湾,与何氏同沟,沟中有双龙桥。
杨氏原籍湖广,杨于良于明末清初,附籍麻池县孝感乡,迁剑州马鞍山,生际昌、运昌二子。康熙年间,杨际昌留守祖业,生杨克敦;杨运昌迁绵州东乡六里魏城河右岸,云盖寺东南麓杨家湾住居,近侧有鱼泉寺。当时,有蒲氏始祖启祥,配吴氏,生四子。蒲启祥早逝,吴氏改适杨运昌,生杨茂廷。故吴氏为蒲杨二姓共同始祖母。
二世祖杨茂廷,配雍氏,生杨作林。三世杨作林,配鲜氏,生杨如松、杨如柏、杨如荣、杨如桂四子。杨如松罗氏,生逢春、新春、怀春、金春、银春;杨如柏生洪春、彩春、福春;杨如荣罗氏生遇春、德春、明春、华春;杨如贵罗氏生富春、秀春、廷春、和春。至咸丰年间,因田少口多,杨氏有分迁绵东三里槐树店,绵北七里宣化铺者。
自入川始祖杨于良起,杨氏字辈是:于运茂作如,春元天昌山,宗支绍先正,远传世代荣,源清显令德,本固家先宁。
附碑刻:
(一)明崇祯十年夏一娘墓碑
夏一娘墓碑在鱼泉寺山下杨家湾杨氏墓地之中,额圆身方,略向前倾,下部埋于土中。经清理测量,宽45,高70,厚8厘米。中竖刻“明故显妣亲夏氏一娘之神位”,字径大小不一,小者3-4厘米,大者6厘米。左右有小字,字径1厘米,仅“出”字可识。近下款刻字亦漶漫殆尽,有“孝男”“媳”“万历”等字,字径2-3厘米。下款:“崇祯丁丑年二月初三日立,孝男罗国安、罗国涛、罗国海。”
立碑的时代背景。崇祯十年,即公元1637年,据乾隆《绵州志》,崇祯十年冬,李自成犯蜀,梓潼官兵败于广元。李自成自梓潼兵分三路,一走潼川,一趋绵州,一入江油,分陷川西诸州县。十三年(1640)十月、十二月,两陷绵州,知州陆逊之丢土罢官。十七年(1644),张献忠攻下成都,建大西政权。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进入四川,击败张献忠。以保宁为据点,与南明政权对峙二十年。民国《绵阳县志》载清初文人费密的叙事长诗《北征》,以“济济数万家,一旦化荆榛,狼狐白日走,魑魅哭城囤”的惊心之句,描写了顺治八年(1651)凋敝惨恻的绵州。康熙二年(1663),经营川东重镇重庆。四年(1665),将四川政府机构迁往成都。康熙十九年(1680),平定三番之乱。崇祯至康熙十九年,四川一直处于烽火连绵的大规模战争状态,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户口零落,耕地荒芜。
碑主夏一娘,为罗氏之媳,居住于绵州东渡乡鱼泉寺山下罗家湾。罗氏人在战乱中或逃或亡。夏一娘去世后不久的康熙年间,剑州马鞍山杨运昌在清廷招流垦荒政策下,来到杨家湾插占为业,居地因名杨家湾。至雍乾之时,罗氏后人回旧籍,见故园易主而祖墓未毁,便与杨氏联姻——许多如字辈、春字辈杨氏人娶了罗氏女为妻。
世事变迁,罗家湾成杨家湾,金家湾成杨氏居地,汪家坝成任、杨二姓产业,这些都是发生在鱼泉村附近的一些事情。
罗宅夏一娘墓碑、鱼泉寺大雄殿、魏城河金龙桥是鱼泉村的明代史迹,弥足珍贵。
(二)雍正五年杨宅始祖母吴氏墓碑
碑竖长方形,宽44,高92,厚9厘米。石面平整,距边3厘米处线刻边框。额分上下,上部线刻阴阳鱼,左右各两朵莲花,下部线刻框,与边框相连,框内阴刻“寿山福海”四字,字径6-8厘米。碑身中部漶漫。碑主部分字径5-6厘米,序言及后嗣部分字径2厘米,下款字径3厘米。云:
大清西逝故妣母杨宅吴孺人之墓
尝谓人生天地,水源木本,必然之理,瓜瓞绵绵,民之始生。祖系剑州人氏,杨公/讳于良……伯父讳际昌,承守祖业。父讳运昌,新/……亥年,西逝安厝兹。今妣母安厝/……
……仲臣,杨琳杨氏大姐,任天朝杨氏二姐。侄男杨克敦王氏。
雍正五年岁次丁未夷则月望三日立
移民插占的时间大多在康熙中后期至乾隆前期。初来乍到,生活、经济并不安定,大量竖立墓碑始于乾隆中期,康雍时期的墓碑非常稀少。笔者所见,以魏城徐家场建效村康熙五十四年唐田墓碑最老,雍正年间的则有信义镇李花村倒石桥雍正四年余恩福、雍正七年罗茂宇、曾家垭村马鞍寺雍正三年宗明和尚碑(待正)、魏城大垭口石椿坝雍正六年同于恭元配王氏墓碑和和此杨吴氏碑。
(四)重立始祖母吴氏墓
大清西逝先祖吴太君之墓
太君吴氏,生于清康熙年间,元配蒲氏先祖启祥,育儿有四,大房蒲成,二房蒲肃,三房蒲富,四房蒲瀛。因启祥公生病,不幸早逝,恰遇杨氏先祖运昌公从剑州马鞍山迁云盖寺山下杨家湾插占为业,吴太君改嫁与运昌公,生茂廷。茂廷生作林。作林生四子,大房如松,二房如柏,三房如荣,四房如贵。清咸丰年间,因田少口众,族人陆续外迁至刘家河槐树店,宣化铺安乐寺等地。由于历史社会之演变,造成族谱混乱,加之祖婆坟墓石碑年久失修,为继承先祖德绩,感召后代,经杨、蒲二姓有识之士共商,将杨、蒲二姓家谱重新校正,并将原建于雍正五年丁未的墓碑重新修缮,为继承祖训,启迪后昆,故刻石以志千秋不朽云耳。
杨氏宗谱:宗支绍先正,远传世代荣,源清显令德,本固家先宁。
蒲氏宗谱:昌明开文运,忠兴世代荣,福寿多显耀,松柏永长青。
筹建小组:杨支凤,蒲远昌,蒲明元,杨宗热,杨支泽,杨支斌,杨支生,杨国春,王国利,杨国江,蒲丁昌,杨支礼,杨忠平,杨国志。
公元二〇一三年岁次癸巳农历腊月十三日巳时合建
(五)杨氏前三代墓碑
一世祖杨公讳运昌老大人吴老孺人、二世祖茂廷老大人雍老孺人、三世祖作林老大人鲜老孺人千秋之位
我始祖运昌公吴孺人,自剑迁绵,农业于此,生茂廷。茂廷雍孺人生作林。作林公鲜孺人,生如松、如柏、如荣、如贵。兄弟四房分支,各振家业。如松罗孺人生逢春、新春、怀春、金春、银春;如柏公生洪春、彩春、福春;如荣罗孺人生遇春、德春、明春、华春;如贵罗孺人生富春、(秀春、廷春、和春)。兰桂腾芳,螽斯延庆,囗祖既远,瓜瓞绵延。恐年久世湮,爰为勒石以志不朽。
奉祀大房如松罗氏。逢春王氏,新春佟氏,怀春罗氏,金春罗氏,银春贾氏。仁元,官元,发元,鼎元,会元,三元,友元。天泰,天明,天赐,天和,天喜,天禄,天保,天宣,天位,天囗,天囗。昌泰,昌文,昌福,昌忠,昌荣。义山,芝山……
奉祀二房如柏。洪春,彩春,福春刘氏。林元余氏,伦元白氏。天美孙氏,天文王氏。昌益郭氏,昌贵袁氏。贵山,双山,德山。宗乾,宗高。
奉祀三房如荣罗氏。遇春刘氏,德春鲜氏,明春董氏,华春江氏。贵元常氏,定元田氏。天盛阮氏,天友王氏。昌金,昌华。林山。宗囗。
奉祀四房如贵罗氏。富春梁氏。文元罗氏,武元罗氏。天银仲氏,天贵,天斌赵氏。昌富,昌有,昌义,昌升。存山,正山,东山。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岁次己卯仲冬月廿六日四房人等公同立石碑
宗支绍先正,远传世代荣,源清显令德,本固家先宁。
(六)杨氏第四代墓碑
1.故显考杨公讳如松之墓
乃剑州马鞍山为茔,所生二子,次曰运昌,配吴氏,自康熙年间来绵东六里云盖寺山下。曾祖茂廷雍氏,生祖讳作林鲜氏,生父兄弟四人姊妹三人。父生于乾隆八年癸亥,卒于道光丙戌十二月。
祀男:长逢春王氏,次新春罗氏,三怀春佟氏,四金春罗氏,五银春贾氏。
子婿:贾怀信,罗万荣,张文儒。
孙:喜元董氏,观元龚氏,清元简氏,会元罗氏,弟元田氏,中元,囗元,乾元武氏,春元,朝元梁氏,庆元,鼎元,三元,蒲元,仕元。
大清道光七年仲秋月初四日
2.故显考杨公讳如荣罗太君墓
水木本原垂令囗;春秋霜露念芳徽。佳城永固。
杨公讳如荣罗老孺人墓志序
公讳如荣,世居绵东六里。先代于雍正初由剑来绵,三传至作林公,生公伯仲四人,公居三,元配罗太君,膝下四男三女,诸孙济济。公生乾隆辛未年四月二十九日辛亥,卒道光丁亥年十月某日午时。太君生乾隆丁卯七月十五亥时,卒嘉庆庚辰六月某日某时。卜葬于斯,谨志颠末,用垂不朽。邻戚廪膳生生员叶含朴拜撰。
宗支绍先正,远传世代荣,源清显令德,本固家先宁。
奉祀长男:杨遇春刘氏。孙:贵元常氏杨氏。曾孙:金铭,金顺,金福,金才,金第,金仪。
次男:杨德春鲜氏。孙:定元田氏,开元贾氏,建元,满元。曾孙:金盛,金茂,金斗。
三男:杨明春董氏。孙:寿元,子元,三元。
四男:杨华春江氏。孙:超元姜氏,名元,进元。
子婿:江宗大女,左先福二女,周文忠三女。
大清道光十七年岁次丁亥十二月十三日谷旦立
(七)杨何二姓双石桥碑记
碑宽56,高103,厚13厘米,双面刻字。云:
大房杨如松银二百文。杨逢春、杨新春、杨怀春、杨金春、杨银春各出银五百二十文。
二房杨如柏银二百文。杨洪春三百四十人,杨彩春二百四十文,杨福春二百文。
三房杨如荣银二百文。杨遇春、杨德春、杨明春、杨华春各出银五百二十文。
四房杨如桂银二百文。杨富春、杨秀春、杨廷春、杨和春各银五百二十文。
何世富银二百四十文,何囗德三百卅文,何囗坤一百六十文。孙:王禄文、王才文二百四十文,王秀银一百廿文。
大清道光二年冬月十四日谷旦立
永垂万古
双石桥
本宅下座桥梁土地神位
盖闻杨家湾先祖所修双石桥,历年久远。不料天降大雨,已经/河崩水打,难以过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何、杨二姓人等同/心商议,募化善资,培补双石桥。磨石垂碑,将众姓人等姓名开列/于后,故勒石以志永垂不朽也。
首事:杨天泰五百文,杨天元二百文,杨天柏七百文,杨天有八千文,杨天银八千文,何廷斌六百文,杨昌文二千文。杨朝元三百文,杨武元三百文,杨令明二百文,杨令金二百文,杨令银二百文,杨令泽二百文,杨令福二百文,杨令美二百文。何廷晋、杨天贵、杨调元、杨明元、杨理元、何仁田、何仁观、何仁明以上八人各出一百文。杨浩元四千文,杨天长八千文,何仁堂八千文,杨天祥四千文,杨天柏四千文,何廷山四千文,杨天敬三千文。同心协力。
工匠:杨鼎元,王国盛。
大清同治十年辛未夏季月望五日纪立
(八)杨氏第五代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