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三台行7:初见草木河

分类: 寻桥漫记 |
凯江右岸有草木河,又名草帽河,上源在中江县悦来、龙台、永安等镇。众水汇集在三台县西平镇上新龙潭,下流7里至上新场,又4里到四方村潘家桥,又1里太平桥,又1里神仙桥,再1里三合桥。南绕北回,15里到古井场,又8里入凯江。“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89平方公里”。
一、朝真桥碑
朝真桥在西平镇跃进场翻水堰村草木河上,为平梁桥,原建于明正统年间,万历二十四年潼川知州胡大可、中江知县李如璧等倡导,贡生陈文献补修,清乾隆年间张氏重建。
该桥南北走向 ,长14.3米,宽1.5米。桥墩用条石垒砌,原饰龙头、龙尾,现无存,说明乾隆之后又经过整修。
桥北有万历二十四年建桥碑记,高1.75,宽0.82,厚0.15米。据好友吕兴飞所摄照片,碑高1米有余,竖书“朝真桥”三大字,平底双钩。民国《三台县志》载:“朝真桥,县西七十里龙潭上五里,明正统间建,桥头有古碑,唯朝真桥三字可辨。”
右侧书“明万历岁在丙申”“赐进士奉政大夫知潼川州事胡”等字。潼川知州胡,即胡大成,字澹源,南昌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二甲进士,授陈州知州,赈荒得民心,因忤上司调补潼川州,二十六年辞归。
左侧刻字见《中江县志》:“朝真桥,治东南六十五里,明万历丙申贡生陈文献建,并撰碑记。”又,“朝真桥碑,在治东南七十里巍顶山东,今存。万历丙申贡生陈文献有记。又一碑大书‘朝真桥’三字,旁题‘临贡生信斋陈文献捐建,知中江县事楚施李如璧,署儒学教谕通江举人屈思忠,训导新都张云鹗’,亦题‘万历丙申’”。李如璧,施州卫人,万历二十三年任中江县令。屈思忠,通江县人,万历十年壬午科举人,二十四年在任中江县儒学教谕,二十六年任靖江知县。李云鹗,新都人,万历二十四年在任中江县训导。
现桥为清代补修,《增修朝真桥碑记》云:
自明万历名以朝真,殆因夫昔有神庙,欲睹慈容者,必逾桥而始得登层楼诣……许,旧有七曲滩谭家河,乃环清流而定囗向。迨我朝乾隆年间,码头倾圮……而愈高,往来行旅囗不知桥之虚实矣。盖河水初发,以候涨消……两处,双桥告竣……总领张守钟……
另,朝真桥近侧有石墙院唐代造像,最大一龛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及多身天众组成,岩体酥朽,造像漶漫。

二、朝真桥张氏
朝真桥张氏,入川始祖张继芳,康熙年间弃楚来川,落业于三台县西路星日乡。二代张应学。三代张伟、张修、张彩等。张伟传张朝祯,张朝祯配蔡氏,生张化龙、张腾龙、张攀龙、张兆龙、张见龙、张寅龙六子。张修生张朝宗、张朝弼。张彩生张朝程、张朝辅、张朝棹、张朝佑、张朝觐。张氏字派:朝龙先建,宇守克全,宗思永启,道用家传,国承文运,世上宏观。半亩山房主人介绍,桂池张家是清代西平望族,有武举张耀宇,文举张西铭,曾和土著罗家,天禄堂刘家为坟地事累讼百年。
三、四方碑村潘家桥
潘家桥,在西平镇上新四方碑村草木河上石河堰处。南北向,五墩六跨平梁桥,全长28米,宽1.1米,距水面高2米。桥板单石,厚38厘米。工字墩,长约2米。原有四方碑,无存。
四、重修太平桥碑记
尝谓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今太平桥,先贤创造于乾隆以前,兹众善复培补于咸丰之时,可谓善作善成,前后济美矣。
首领:姚殿宇,陈远德,成学礼,项孝吉,张守经,冯升怀,赖大治……
大清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
太平桥近侧有陈桂芳,陈用宾派下,道字辈,八十五岁,丙子年生,原为响石板人,六岁死妈,九岁死爹,十岁来四方碑村当童养媳,夫家把他当女儿带,长大后与夫圆房成婚。

五、神仙桥碑记
神仙桥碑,宽0.85,高1.23米,厚16厘米,额题“神仙桥”三字,碑云:
邑之西南六十里许有小溪焉,发源龙潭,蜿蜒而东,由草木河入凯江。桥凡几(五丈有奇,北通万)/安场,盖往来一要区也。但旧制低狭,每遇夏霖秋涨,遂为冯夷氏没,临斯岸者(深感病难。众善不吝锱铢,鸠工)/伐石,阅数月而略约改观焉。遐稽载籍,七星、半月、绿杨、朱雀,皆桥之著称者,兹……(仿)/佛耶。因喜而得句云:“囗囗囗栋不用舟,但凭磐石架中流。崎岖纵有蚕丛路,步囗囗囗囗囗囗。”(桥成,求)/序于予,予(不揣固陋)而囗以前句,至于工拙则非所计也。是为序。邑庠生某。
观镇马塘溪捐钱八千文、南桥会、西江桥各捐二千文。高囗寺振兴会捐钱四千文、囗平会捐钱二千文、清平会捐钱一千文。上新桥桓侯会捐钱一千六百文、武圣会、观音会各捐一千六百文。天保山文武会。北囗牛王会,五显土地会。戴玉堂、唐代清、周万新、张文选、朱维仁、廖文远、胡文智、黎自和、成瑞龙、曾国友……

六、盐井沟村成氏
成氏宗祠在三台县万安镇盐井沟村寨子山,修建于2019年,费资三十万,五开间,坐东南向西北。据祠内资料,成氏原籍江苏省高邮州平原县,明末清初,成氏三兄弟迁出,一入广东,一入陕西,成应正迁四川潼川府三台县建宁驿,为百户侯,配赵氏,生成鼎府。成应正亡于战乱,成鼎府随母回江苏原籍,后迁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再入川,住居于三台县西平镇,葬黄金桥村。
始祖成应正。二世成鼎府。三世成国璋、成国柱、成国贞、成国良、成国才。成国璋生成天景、成天秀、成天文、成天谟;成国柱生成天训;成国贞生成天柱、成天祥;成国良生成天锡、成天秩、成天叙;成国才生成天培、成天申。再传五世29人。
成氏宗派:鼎国天其一,诗书启龙云(宗学尚文章),忠孝原心德,宏仁本性真,朝廷郭政治,世代庆升平,万民怀有道,永远定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