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林场的迎水庵、火神庙、财神庙

(2021-08-18 20:42:58)
分类: 寺观庵院

柏林场,清代隶属绵州北乡十里,民国至今,先后为柏林乡、柏林人民公社、柏林镇、仙鹤镇驻地。《州志》:柏林场,北乡十里,距城一百里,场期四、七、十。迎水庵、火神庙、财神庙曾是柏林场的三大寺庙。

(一)迎水庵的建桥碑记

“上据黑潭,下流”——迎水庵在柏林场南柏林村8组青龙嘴下贾家湾,迎水入堰之地的洛水堰尾

东偏南,雍正三年由贾兴(字文庵)创建,至道光十二年,武圣会、文昌会、牛王会、观音会、丝公会、王爷会,娘娘会相继各会以文昌会积赢最多,为酬神演戏,用会资建成乐楼一座。极盛时,全庵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占地2亩多。

迎水庵既为百姓祈祷之所,又是子弟求学之地但庵狭隘深泞隔堰水,秋叹泥淋遇上夏雨,两岸行人只能临河而还。至咸丰七年,未经募化,庵中众会共同出资,耗费两百余金,于庵前溪上修成龙桥一座会众邀请蒲锡桓作碑序,蒲君说,桥梁沟通了两岸的脉气,此地将有达人出,杰士生。会众有积德累仁之心,桥名同仁,三步两洞桥。前原有把门石狮一对,传说踏桥狮叫,为一方之奇。

毁于1964年,重建于1993年规模大幅缩减。三步两洞桥龙墩立于石梯处,作迎客石龙,龙首尾分置,均为圆雕,分别高1.4、1.04米。庵内现存道光十二年《迎水庵乐楼碑记》,咸丰七年《同仁桥碑记》等。

附碑记1.同仁桥碑

1.36米,高1.62米,双面刻字,是迎水庵历史和桥史的重要记载,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当地百姓重视耕读传家的传统和修桥行善的淳朴民风。云:

同仁桥;从阴骘来

迎水庵前有溪焉,上据黑潭,下流水,逶迤而来,殆遥十余里矣。而庵/外独当其狭隘深泞,且是庵频年醮会,兼立学堂,祈祷之人与读书子弟/未免春隔堰水,秋叹泥淋。近场有桥,实属平坦,但遇雨集,遂各还。不得/不深为筹之,更以举之,爰伐焉。而庵前之虹已驾旋两岸焉,而桥上之虬/遂成,此盖本庵众会所积,不日而成,而非众化者也。为不没众会之善,必/先叙积会之由。庵自雍正三年(1725)贾君兴文庵创,迨至道光十二年(1832)始有积/会之名因武圣帝君频年焚献之故。自是,牛王、观音、丝公三会相继而/起。第一文昌会所积颇多赢余,约有四百余金,而众会次之。缘上年以所/得之利息,挨次以兴工培修两庑及神轿旗伞等。余因庵乃崇祠地隘,更/无庸踵事增华。首会者亦年各杖乡,未知后如何,故总领首事邀集同人,/另筹支销之款,勿使财满地,以每会上筹一千文者,抽出四百文以/作现今神龛轿梁之需。是则公以囗囗会,仍成会之囗囗也。且旧岁所帮/火神庙钱三十四千,业已完赵,仍归各会,转付梓工费用总计二项,囗囗/不下二百余金。嘱予作序,缕呈巅末。噫!总领之志,众会人所赞襄也。而众会/人之心,亦积德累仁之心也,何分优劣乎?予闻脉气每百年而一变,今/建桥之两岸,西则隐隐有凸焉,以对桥东之青龙嘴,而桥适通其脉于/中,其据上流者,殆有达人出焉,杰士生焉!不转盼而至者,得引领而望也。/爰为之歌曰:

地脉钟兮杰士生,必有杰士藩先声。囗轿鼋梁迎彩驾,扬鞭能使磊砢轻。燕齿挑兮虬囗囗,囗囗安澜囗荡

……蒲锡桓撰并书。

经理总领:范寿禄,贾三才,陈文诰,王吉祥,左绍宗。/国学李文藻,吏员蒲寿玉,训导敬廷元绍书,陈光孝,/贾登科,左登秀,王正邦,范寿魁,贾登珊,/陈文显,左英,陈文学,贾登银,做恒,/王正发,梁永昶,刘绍魁,刘玉林,左绍同,/白翠祥,贾朝明,王金成,赵明祥,梁韩兴,鲍文玉,梁永强。//

文昌会三十二人抽出钱一百七十六千文。叙。/火神庙给钱三十四千文。/文昌会该收钱二十千文。/牛王会该收钱八千文。/观音会该收钱六千文。/总领:陈文诰,白成,贾朝忠,监生白万善,范大琳,左登文,王廷爵,贾登宽,陈文谟,左登高,王正喜,贾朝成,白翠,白珍,陈光耀,王吉祥,陈光俊。牛王会十七人抽钱六十千文。经理:贾登第,陈文兴,敬廷尤,王凤祥,陈光祥,梁同道,陈文学,左正兴,邱大全,敬廷才,贾朝祥,贾三升,王吉祥,贾登爵……观音会共二十七人抽签四十千文。总领王金成,贾登志,王廷才,会首贾登柱,贾朝斌,贾登上,王金龙,贾登龙,贾登杰,王兴同,王兴周,贾朝德,王兴君,贾朝福,贾朝敬。丝公会共十五人抽签十二千文。贾朝义另捐钱二千文。河东贾三才,贾登林共施庙基泊岸数丈。河西陈光孝,陈光耀共施泊岸地基丈余。石工贾登朝,梓人邱文朝,绘士贾怀字。

大清咸丰七年(1857)岁次丁巳季春月立

2.乐楼碑记

0.72米,高0.98米多为捐资名单。云:

建修乐楼一座,今功成告竣,庶几礼乐并行矣。是为序。

总领首事:文生李芳华范孝廉陈光杰陈文诰陈锦锡梁朝正贾登印。贾朝华、王兴义、左明英、白文经、邱文友、吏员邱绍贤、左明华、杨奇聪、梁朝廷、王映成、李文同、陈凤华各捐钱二百文。

文生张体议撰书

文昌会捐钱二千文,王爷会捐钱二千文,观音会捐钱一千文,文昌会捐钱四百文,娘娘会捐钱六百文,牛王会捐钱四百文。旱山庙文昌会捐钱一千文,旱山庙观音会捐钱一千文,白桃寺文昌会捐钱二千文,金宝庵文昌会捐钱六百文,金宝庵观音会捐钱一千文,倒座庙众姓会捐钱四千文。

填工龙珍贵,木工王映君、王正友,石工贾朝廉。

大清道光十二年1832岁次壬辰仲冬月建立

3.另有残碑,上有“寿士贾三才,左氏堰塘会,监生白增平,州同白心田、武生文焕章,文生白文芹”等捐资姓名,庙中有今人撰写对联:“大华幽冥临柏林添福添囗;南海观音莅迎水赐富赐囗。”

4.鲍永兴夫妇墓碑

庵右侧西面坝田沟缺以碑为桥石,碑主鲍永兴,原籍湖广靖州,始祖是岁进士邵阳儒学正堂鲍大翊,高祖是顺治年间举人,营山知县,顺庆知府,曾祖文囗,祖辈入川定居乐至县水竹囗。配郑氏,育四子二女,孙鲍明福。

同治《营山县志·职官》未见鲍姓知县:国朝顺治年知县,八年以前当姚黄等贼之乱,伪令两至,皆为士民所诛。鲍知县或许是这个“伪令”?

清故考鲍讳永兴府君、妣鲍宅郑老太君正性之灵墓

邑有隐君子讳永兴者,湖广靖州人也。始祖大翊,顺治岁进士,授邵阳县儒/学正堂。高祖讳囗囗,以顺治举人选四川营山知县,历升顺庆知府;仲高祖/讳……未仕;叔高祖讳大显。曾祖讳文囗、文囗、文囗,咸列胶/庠;祖……自邵阳移蜀乐至县水竹囗,囗囗子五人,囗力囗/学……不下数千余金。孺人……称为/德……。

二之胞侄鲍文,鲍文全,鲍文囗;幺之胞侄鲍文星,鲍文囗,鲍文囗。子婿胥义大姐,幺姐姚囗囗。

奉祀男鲍文品、鲍文玉向氏、鲍文金、鲍文元鲍明福立石。

清道光十四年岁次甲午(1834)菊月望十日。

财神庙的征税碑记

柏林场街上重建永安桥,人言旧时六步五洞桥。州志载:柏林桥,治北九十里柏林场口,清嘉庆初医学梁伸募修。

财神庙,原为柏林场三圣宫,又名柏林寺,在柏林街20号与粮站毗邻。新重建,坐西向东,由山门、魁星楼、大雄殿等组成。

寺中有一个长方石香炉,阳雕凤穿牡丹,上、右、左边缘阴刻:江西临江府新淦县/刘复兴堂/大清嘉庆十六年八月十六日敬

有道光十二年柏林场征税碑记,碑文介绍柏林场是只有几十户商家的小市场,合场公议将商家分为三等,每逢四七十集场之期,上等商家出钱八文,中等出钱六文,下等出四文。所收取的钱文,用作公共支出,不足部分再由公众分摊,如果有盈余,就出借生息,作为培补三圣宫的备用资金。碑云:

永垂万古

夫事之欲一成而不变者,必规模之公正也。规模正,/则人心悦行无难。若柏林场,小市也,贸易者/只数十家,一遇公事迩,力足者,无难费取,力薄/者,无所手,真苦人,所难也。今会合场等公/酌议:分为三等,每逢集场之期,上者出钱八文,中者/出钱六文,下者出钱四文,以备差使。迨至十二年/八月初一日公同清算,倘若不及该众补,如或有盈/余,出放生息,以为/三圣宫培补之需。虽鸠凑冗繁,而法良意美,可以舒一/时之急,亦可以作后世之程。爰勒石以示众云。

街约:白贵,刘魁等。

大清道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同众公议立

火神庙的古柏

火神庙旧址在现柏林学校校门内右侧台地上有一棵古柏,传说栽植于明末清初,树围2.92米,高30余米,主干因近年逐渐枯萎,被剃头保护,仅剩西侧一大枝丫繁茂如昔,上有铭牌:“绵阳市人民政府/重点保护树木/001。”

古柏早在1985年就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高28米,径3人合围,据传为清初庙主所植。”陈咸章为其列传:“地名柏林,柏林不存。一株古柏,系生何代?原居火神庙内,现在学校门外,由于庙碑破坏,人言400余岁,我说300多载……株高30余米,腰大2.75米,郁郁葱葱,飒爽英姿,潇洒悠悠。

五德观

五德观在柏林场西3里,仙鹤镇五德村3组,毛蜡堰下抱窝塘旁坝中一小山丘上小山丘是圆珠形,如同是从孟津山滚落下来的。

什么是五德呢?五德是指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五德观中曾供奉五德星君,由此可证观名之意。

五德观坐北向南,其创始无考。屡经兵灾,兴废叠易,重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至光绪年间,已是荆荒草蔓瓦砾石墩景象。光绪十九年(1893),村民在观西老堰湾采摘到一个油桐,大如莲花。大家以为这是神灵显现,便放在观内朝拜祈祷。结果此年风调雨顺,百姓就常来大唱大鸣,向神灵还愿。光绪二十年(1894),文焕章、白鹤翔两人体察到事物的真相,便倡首募化众姓,重建了五德观。当时监生白文郁在观内设塾教授子弟,受邀作重建碑序。

1997年拆,1993年重建,5.12地震受损2014年再重建。现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四合院,砖混小青瓦建筑,由财神殿、大雄殿、观音殿和左右偏殿等组成。观内现存断石柱二根石基一处重建四方碑一通碑云:

五德观,古刹也。缘兵燹累经故废兴叠易,以致荆荒草蔓,瓦砾石墩,多历年所者也。去年春,观西里许老堰湾者,川西僻地,绵北边陬,有桐木以称,/采桐得实,大莲花。而设座共讶神灵,遂乃朝拜纷纷,因而祷祈济济。睹甘露之频施,咸知大悲大士;瞻慈云之攸被,常见大唱大鸣。以故文公焕/章、白公鹤翔之二人者,观体物不遗之念,发与人为善之思。白公曰:欲为栖神之所,必卜立庙之基。文公曰:既欲永祀以千秋囗重建乎五德,第/以不藉四方之力,必难一木之支。于是,邀人募化、立簿、劝捐。幸我境同切桑梓之情,不吝木石之助,或分升斗,或割锱铢。因散谪仙之勒金,而运公/输之鬼斧,用以鼎新,依然仍旧,于时为也,不日成之。从此,叩灵台而稽首,瑞霭遥凝;瞻宝座以皈心,霞晖近接。人文因而蔚起,嗣后于以繁昌,休言/橐之助毋乃莫被神恩敢勒金石之文?原因不掩人善者矣。主讲于斯,得闻若此,故抒所传之辞,垂为不朽之序。

监生白文郁撰并书

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仲夏月既望日立

总领:武生文焕章,白鹤翔。领袖:文生白荧光,文生李芳华,文资春,左耀谦,罗克和,左明伦。/领袖:文资遂,白均祥、文资材、白焕智、文耀瑚、左明钦、左绍平。/领袖:文资深,白绍乾、文资清、高子富、田德发、文资化、赵德林、白耀丙。/领袖:王玉时,姜发坤,白廷伦,魏成第,左绍珍,王恩荣,郑昌隆,白廷喜。

白氏清明会捐钱三千文捐谷子二石,九龙山牛王会捐谷子五斗,任梓桥土地会捐谷子一石,任家湾耕读会捐钱四百文,朝真观清明会捐钱二千六百文捐谷子一石,络水寺文昌会捐钱一千二百文,络水寺观音会捐钱你六百文,络水寺王爷会捐钱一千六百文,柏林场观音会捐谷子一石,明水寺娘娘会捐谷子五斗,明水寺牛王会捐钱六百文,明水寺鲁班会捐谷子六斗,九龙山武圣会捐谷子五斗,九龙山观音会捐钱二千文,九龙山娘娘会捐谷子五斗,孟津寺文昌会捐谷子五斗,迎水庵文昌会捐钱二千文,迎水庵观音会捐钱八百文,迎水庵牛王会捐钱一千文。

文资和、高子位、白增、高子富、白绍丙、高银川各捐钱一千文/白绍乾、姜发坤、左绍明、高子合、左绍进、黄万殊、左绍兴、左明钦各捐钱一千文,/文资章、白文郁、左绍平等捐钱一千文,杨若富、田子春、左安礼、吴文清、文资伦、杨贵、左绍殿各捐钱一千二百文,文资举捐钱一千文。

单绍恭、黄定金捐钱八百文,刘仁和、白天金、左绍澍、白千祥、僧悟理、白廷惠、左绍春、夏启孝各捐钱四百文,监生王立数、文金殿、白增和、李芳积、姜发第、赵国盛、左绍阳、白富贵各捐钱四百文,左绍安、左安宇、左志理等捐钱五百文,白绍谦,左明富、黄定全、左明培、李文富、左绍恩、母玉才、杨良各捐钱六百文。

罗大发、张安福、左克道、白万锡、金绍岂、左绍义、王朝喜、杨明太各捐钱三百二十文,监生李芳溥、白万鼎、陈文诰、白文治、王有成、白廷显、王荣生、程世有各捐钱三百二十文,左绍印、文耀斌、汪朝均、李于兴、吴永良、贾崇盛、唐三才各捐钱三百二十文,李芳全、陈理宇、李福、左绍三、凃永福、文资旭、左明秀、文资学各捐钱三百二十文。

武生芳霖、谢崇荣、贺顺友、谢盛德、李文科、蒲昌隆、李玉富、杨文秀、张文才各捐钱二百四十文,凃永爵、唐昌福、吴崇盛、严子金、单宗富、凃明德、单宗顺、左明训各捐钱二百四十文,贾义兴、白文钊、吴永华、凃金玉、吴永锡、郑邦才各捐钱二百四十文,邱绍兴、赵国忠、梁希盛、邱绍谦、汪朝兴、赵仕通、屈上金、杨宝华各捐钱二百四十文。

彭福兴、王兴树、单绍坤、李万科、许受宗、何宗宽、白朝聘各捐钱二百文,敬廷照、邱绍文、熊东山、杨长春、天济堂、陈富喜、龚春禄、何秀各捐钱二百文,梁朝相、王天余、孙理、王钦元、梁朝海、敬廷金、白明星、文资富各捐钱二百文,王恩荣、左明良、王立斋、梁有德、王选堂、梁朝昆、王均明、左绍同各捐钱二百文。

白玉春捐钱九千文,左明伦捐钱九千文,武生文焕章捐钱六千文,文资遂捐钱五千四百文,贡生白鹏春捐钱四千文,文德坤捐钱四千文,白正安捐钱四千文,左绍珍捐钱三千文。 接连团捐谷一石,捐钱一千四百文,左时生捐钱二千八百文,文资材捐钱二千八百文,白廷伦捐钱二千四百文,杨林捐钱二千二百文,向天禄捐钱二千文,白鹤翔捐钱二千文。赵德林捐钱二千二百文,王玉石二千文,文耀斌一千六百文,王作兴二千文,文资春一千四百文,文耀禄一千四百文,左贵义一千二百文。

王忠信捐钱一千文,左明发捐钱一千文,王奇材捐钱一千文,左明宽捐钱九百文,郑昌隆捐钱一千文,单绍志捐钱八百文,田德发捐钱八百文,罗洪道捐钱八百文,强之长、魏陈氏、左安恭、文资深各捐钱八百文,余新登、典吏邱绍贤、文耀成、吴正友各捐钱六百文,郑寄洪、严昌全、李文玉、席中兴、廖林元、联文渊、单绍国各捐钱四百文,李全明、左安太、文资辅、杨华、单绍德、左安惠、李文贵、左安兴各捐钱四百文,罗洪基、文耀心、母洪喜、冯正才各捐钱三百文,三益源、李芳泽、梁品上、李培俊、李培山、左绍星、田子春、薛占银、王成荣、尹国全、潘成顺、左明英各捐钱二百四十文。袁宗良、魏天才、梁希古、李万喜、陈白宇、梁仁善、白恺祥、徐颂武各捐钱二百四十文。陈锦锡、李绍荣、陈光福、何保盛各捐钱二百四十文。吴林元、文耀元、左登武、文耀丰各捐钱二百文。

施主:左明端、左明道、左明宽、左明直共施地基,四至山麓为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